舞城倾 发表于 2015-12-1 08:54:59

拳怕少壮和棍怕老狼的前辈经验

拳怕少壮 ,是说体力,年轻的身体对打拳影响很大 。
  棍怕老狼,是说经验对使用短棍是最重要的,年龄对于短棍来说基本不构成什么影响。
  为什么这么说呢?短棍的发力主要在于手腕,而腕关节是人体中最后退化的关节,这就是一位六十岁的老人可能腿脚已经根本不能和年轻人相提并论了,但是手腕的灵活度却可能丝毫不逊。

  短棍搏击在技不在力。徒手搏斗,力气大者可占不少优势,但用棍搏击,情况就不同了。棍法在技击上不主张硬拼劲力,而是讲究技巧方法,刚柔并用。用短棍搏击时,要考虑器械之长短,量度距离之远近,计算时间之迟速,明确生死棍的变化,生死门之趋避,老嫩棍之进退,发力点之控制,回击点之内外.掌握了这些才能算是学到了上乘的棍法,才能在搏击中得机得势,巧妙地战胜对方。而这些,和年龄基本没有关系,取决于对短棍棍法修炼时间的长短。
  为什么说短棍格斗是一种巧打?

  因为械斗是古代冷兵器时代最重要的格斗形式,无论是奴隶社会奴隶决斗,或是古代军事战争,或是江湖打斗、黑道拼杀,99%都是械斗,很少有单凭徒手打斗的。徒手打斗无论怎样凶险,总不及械斗的十分之一。这也就是古代很多刺客一旦被缴械就束手就擒,足见械斗和徒手根本不可同日而语。即使是在现代社会,对于向你进行挑衅进攻的,也很少有徒手进行的,如果对方持械而你空手,特别是面对持管制刀具进攻的,则你很可能基本无胜算甚至可能有性命之忧。
  短棍的优点:
  一、易随时随地可就地取材。
  二、短棍不属于凶器,无人管制,携带方便。
  三、短棍动作简单、直接,攻击隐蔽,易学速成,学习10天即可击败1~3年的徒手武术高手。
  短棍格斗之精华在于“夺臂发难,杀身立止,同动近取,回环攻击”,短棍搏杀在于技术的运用而对功力的要求不大,不能硬拼力量,而应讲究技术谋略,刚柔相济。
  一、短棍的规格:棍长50——70厘米为最宜,直径为2~3.5厘米(以满把为握为宜)的坚实木棍、钢管、藤棍为最佳。
  二、短棍三忌:一忌重,求轻灵善变化;二忌铁,寸铁为凶,笨且无生命力,磨合不出棍感;三忌出棍空回,要突出“随”字。

  三、短棍的优点:

  一)、易随时随地可就地取材。
  二)、短棍不属于凶器,无人管制,携带方便。

  三)、短棍动作简单、直接,攻击隐蔽,易学速成,学习20天即可击败1~3年的徒手搏击高手。

  四)、短棍如运用得当能够成为短刀或长刀的克星。

  五)、短棍对人的打击为渗透性压迫,当时疼痛难忍但过后却又伤害较小(尤其是木棍),既能够迅速解除对手的进攻,事后又不会形成过于严重难以应付的后果,属于非常好的阻止型武器;相比之下刀则不同,锐器伤当时的疼痛远远小于钝器的击打疼痛,但是,伤害性特别大,事后往往会产生严重的后果,这就是我们经常能够看到的见义勇为人士往往身中歹徒数刀却还能紧紧抱住歹徒不放,就是因为锐器是属于阻止性很差但伤害性很强的器械。
  六)、短棍(特别是木棍)往往给对手造成不是很重视的假象,容易让对手放松警惕,但实际上真正高水平的木棍运用造成的打击速度和效果是惊人的,无论多强壮的一个人,很多部位抗击打的能力其实和强壮是没有关系的,而这些部位恰恰正是木短棍的进攻目标。棍法
"棍法"是指舞棍的基本技法。持棍搏击在技不在力。俗话说:“拳怕少壮,棍怕老狼”,徒手搏斗,力气大者可占不少优势,但用棍搏击,情况就不同了。棍法在技击上不主张硬拼劲力,而是讲究技巧方法,刚柔并用。
棍法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上剃下滚:棍从里上削为剃,从外向下削为滚;明俞大猷《剑经·总决歌》中有“上剃下滚分左右”语。唐豪、向恺然等《国技大观》;从里上削者为剃,反是则谓之滚,故曰分左右。即上来用剃,下来用滚之意也。2.中直:指练棍要求中平正直。初见于明俞大猷《剑经·总歌诀》。唐豪、向恺然等《国技大观》:“中直,为棍路之主,中平正直之谓。无论大门小门,身与器皆须成一直线,即所谓子午也。”3.打翦:明俞大猷《剑经》中有,“打翦急进凿”句。唐豪、向恺然等《国技大观》:“打翦非招架之棍,乃攻击之棍。非打击于敌棍未动前之棍,乃攻击于敌棍已近身之棍,则是打与翦,皆在敌棍上,不在敌身上”。打翦属进攻性棍法。4.圈转法:“子午棍”习传者以此为基本棍法。其法是以己棍棍梢粘缠对方棍梢,或向左划弧拦开对方棍梢;或向右划弧格开对方棍梢;或围绕对方棍梢旋转划圆,使其棍梢不能逃离。运用此棍时,要求劲力缠绵不断,沾连粘随,一得机势即劈滑对方棍或手。
棍法技巧用棍搏击时,要考虑两棍之长短,量度距离之远近,计算时间之迟速,明确生死棍的变化,生死门之趋避,老嫩棍之进退,发力点之控制,回击点之内外.掌握了这些才能算是学到了上乘的棍法,才能在搏击中得机得势,巧妙地战胜对方。棍法搏击技巧1.力点以棍击人,最有力的地方是在棍尖和离棍尖约一尺内的一段棍梢中。这段棍的击打力量比其它地方击打力量要大。所以,棍尖和离棍尖一尺以内的一段棍梢中的任何一点,都称力点。敌我双方搏击,彼此都想用这一段棍来打对方。
2.先锋手两手握棍,在前面的手叫先锋手,棍的力发自先锋手,所以先锋手为发力点,如先锋手受伤,力则无从发出。所以,凡是敌人发棍攻来,我要避其力点,而制其先锋手。
3.生死门向生门闪,就是避开敌棍的力点;若向死门走,即是自己投身于敌棍的力点之内,自投罗网。当对方发棍攻来的一刹那间,我要立刻判断出哪边是生门,哪边是死门,应该向哪边闪避,这需要平时细心研究、练习才能做到。下面提出一个原则性的判别,即从棍的力点前进的方向来判别,如敌用中平枪刺来,则敌棍尖前进的直线两侧是生门,我可向左闪,也可向右闪。敌用横扫棍攻来,则顺棍尖发出之弧线的方向力尽点为生门,例如:当敌用横棍向我左肋扫来,此时我如向左侧闪身,则是走死门,迎敌所击,若向右前方闪避,则是走生门,避力点。
4.生死棍两棍交叉,如我棍在敌棍上面,我棍称为生棍,因为此时棍可以自由灵活攻敌。如我棍被压在敌棍的下面,则我棍称为死棍,因我棍受敌棍的克制,不能自由进攻。死棍应采取守势,伺敌发出攻势时才顺势反攻。
5.运转圈点在与对方相持的过程,为了控制对方,变棍攻敌,往往使用粘缠圈转法,使棍尖作圆周运动。棍尖运转的圆圈大小要适当,如圈点太小,虽然运棍的速度快,但扣击的劲力不强,如果圈点大大,则运棍的速度缓慢,容易被对方闪避。因此,棍尖运转圆圈的直径不要超过一尺半。为了战胜对方,我们应该使棍尖运转的圈点尽量小,而又能发出足够的扣击劲力。需知在能发出同样劲力的情况,圈小胜圈大,因为圈小则速度快。
6.控制圈在与对手对峙时,我把棍尖指向对方,要跟着对方的闪避进退而变,始终使对方落入我棍尖圈击的范围内。如果我的棍尖不离直径尺半的圆圈,对方则始终落入我的圈击范围内,这是因为一个“人的胸宽不超过一尺半的缘故。反过来,敌人发棍攻我时,我要迅速闪身,走出其尺半控制圈之外,才可避免受击。这就是所谓的“出圈与入圈”。具体他说,出圈是使对方攻来之棍,快到来时突然失去目标,使其进棍落空;入圈就是在出圈之霎时,我趁移步换形之际,同时进棍攻入对方之内圈,使对方进攻之棍无法及时收回招架。在这里,当对方的棍攻来,如何使对方的棍落在圈外,这是更重要的一着,此时我纵然攻他不中,也无危险。因为我已出其控制圈,且封闭门户了,关于出圈有一闪二迫三招架之法。闪,就是对方发棍攻来时,我闪身移步,走出对方棍的控制圈,并顺势反击。迫,就是敌棍压住我棍,我收棍绕身,使己棍靠近自身,我逼步向前,用棍向外逼拦敌棍,使敌棍被阻拦在我棍外面,使对方的棍力点从我的内圈变为在我的外圈,从而化解对方的攻势。招架,就是敌棍攻来已接近时,我举棍招架,暂时不反攻,静而待变,注意其变棍,等敌人再发出攻击时方顺势反击。这是虚招架暗藏伏击,是以柔化刚,以静制动,以奇取胜的棍法。我守而不攻,故意示人以怯弱,使敌骄做无备,接连发棍攻来,使我得以乘其空隙,攻其无备,这是取胜之道。
“棍术在技不在力。凡棍长丈二,手操其中,两端各空出五、六尺、手动寸许,前后两端所展开便有尺许,动尺便可及丈。临敌,身常侧立,这样,要防守的区域纵有七尺,但手只须在上下左右七寸间展开。所以,力不虚用,握也坚固。挪展身形、只在数尺之地进退闪让,棍影如山,环护周身,棍势如长虹饮涧,拒敌若城壁,破敌若雷电。


山狼 发表于 2015-12-3 22:15:53

正在练鞭杆 学习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拳怕少壮和棍怕老狼的前辈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