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承是初学入门的必经之路 说说武术师承和实战格斗
★师承是初学入门的必经之路入门引路须口授。学习武术没有师承是绝对不行的,因为武术是形体运动的艺术,仅仅依靠文字或者视频是无法准确指导初学者练习的。
师父和教练最重要的作用是提供及时的反馈和亲自示范,这些作用都是各种教材做不到的。一个动作做得是否正确,没有武术技击基础的初学者是无法自我判定的,只有依靠教练在身旁随时纠正。不知动作正确与否的练习,等于盲修瞎练。
武术技击的技法中有很多精妙细微之处,在行拳走架中,怎样走、怎样过,每个动作的运行路线和转换、发力过程,都必须经过师父的言传身教,有老师手把手的指导才有可能能登堂入室。
★师承和个人的格斗水平高低没有必然的联系
武术师承这个东西,和个人的格斗而且水平的高低没有必然的联系。同一个师父带出来的徒弟,不但每个人打出的拳架和风格不尽相同,格斗水平更是参差不齐。
★错误的师承有可能危害你的健康
有经验的武者都知道这么一个道理:练武致残的人当中,大多是有师承的人。
不明白“走”和“过”的师父,最多影响到弟子行拳劲势的顺畅与否,最多属于误人子弟;不懂人体运动科学原理的师父,就有可能损害弟子的身体健康,有戕害生灵之嫌了。
俺是天山一剑很熟悉的一位练绵张拳的老拳师,要求弟子在练习猴行和猴桩时,必须弓腰缩颈、足尖着地,而且猴行时大腿与小腿的角度要小于90度,他的弟子大多都有膝关节损伤和脚拇指外翻的毛病。他自己在50多岁的时候,双脚变形已经严重到不能穿普通的鞋子的程度。练武练到这个份上,别说攻击别人了,连自己走路都成了问题。
★大多数有师承的名师打不过一个街斗王
很多有师承的名师,由于练用脱节,所练习的拳术看起来很漂亮,却不能用于实战格斗,只能算一种健身舞蹈。
几十年前,俺在某地游历时,当地一伙习武的人找俺出头,向一位有名的街斗王挑战。据他们说,那个街斗王为了证明自己的本事,经常欺负习武的人,只要看见练拳的,就找上门打架。
他们向俺介绍了那个街斗王的基本情况:身高1.82米,体重85公斤,23岁左右。没有习武经历,但每天锻炼身体。
这位街斗王每天的运动项目:单杠引体向上50个;并步原地起跳,跳到200L小口大铁桶(高度930mm)上,然后跳下,连续重复20次;300米 Χ4短跑;负重俯卧撑,背上骑一个体重90公斤的壮汉,连续做20个;其它:蛙跳、王八拳打沙袋、头捶撞击沙袋等。
当地一位领头的武师对俺说:“我们这些练武的都打不过他,正好你来了,所以才想到了你。你如果同意,我就派人和他约架。”
俺当时想,无故找人约架挑战,也不应该是我一个武者所为。就推托说:“我习武时间虽然不长,但觉得自己还有点身份,怎么能向一个啥也不会的力把挑战呢?”
那位武师说:“如果你不敢打,那就算了。说实话,你恐怕也真不是他的对手,他的力量比你的要大的多。不说别的,就说背上骑一个体重90公斤的人做俯卧撑,你就做不了,别说做20个了,你恐怕一个也起不来。再说,他还经常打架,实战经验很丰富。”
俺听出他在用话激俺,就说:“打架不是单凭力量就可以取胜,他打的都是些不能打的人,像我经过的那些真拼实杀的场面,他可能都没有见到过。”
那位武师说:“那你是同意约架了?”
俺说:“我是不会和他约架的,他如果找我,我就应战。”
几天之后,那位武师对俺说:“我已经代表你和他约过架了。”
结果俺在那里等了几天之后,却听说那位街斗王不同意和俺比武,据说那位街斗王事先偷看了俺和那些武师在一起习武的场面,然后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不和他打,他打的拳能吃人呀!”
后来,有朋友告诉俺,约架决斗的起因,主要还是因为矿山之间的利益冲突,这两伙人分别属于两个相邻的矿山。
★要把师承转化成自己的东西
不论师父的技击水平有多高,他的技艺,永远是他自己身上的东西。
一个真正的武者,不应该仅仅是传承师门的技艺,而应该广泛地吸收其他各种格斗术的技术特点,把他人的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格斗技术,变为自己的优势,练到自己的身上,形成自己东西。
把师承的技艺转化成自己的东西,才是武者的习武之道。
★武术需要推陈出新
拳术并非越古老越好,在这个世界上,除了文物和白酒以外,恐怕再没有越陈旧越好的东西。
武术技击源于古代先民的日常生活,由先民在狩猎和部落争斗中使用的原始搏斗术发展演化而来,现在东非草原上的土著中还流传着很多种原始格斗术。不管是从技击理论还是实战搏击效果的角度看,原始格斗术都无法和现代格斗术相比。
中国武术界把民间那些没有经过提炼升华的老百姓自发拳法贬称为“地蹦子拳”,现在各地流传的武术拳种,都是经过数十代武师的不断钻研、提炼而形成的。
科学技术的进步,催生了人体运动学和生物力学,这些新兴的学科必然会推动格斗竞技体育向更高的层次发展。落后了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
江山待有才人出,武术技击也需要广大有识的武术家不断地推陈出新。
★有师承不一定就是功夫高手
记者易先生曾采访北京市散打搏击队的创始人梅惠志先生,下面是关于“民间功夫高手”问题的对话摘录:
易:“现在散打王正诚邀民间高手参赛,您觉得这样的比赛会不会很精彩”?
梅:“我看不会,打起来说不定会很难看”。
易:“为什么?不是说真正的高手在民间吗”?
梅:“有这种提法,但从以前的经历来看,民间拳手的水平很一般。80年和81年北京搞散手试点,当时民间参赛的人数有上百人,其中有八卦,心意,太极、大成,通背等拳种,比赛开始没两天,一看进入半决赛的选手,都剩练散手的了。民间武术的招数多,但多没有经过对抗训练,一上擂台就抓瞎。对抗起来根本没有反应,挨上两下就不打了。比赛打得很沉闷。有个练通背的还不错,同散手能打在一起,但水平还是有差距。最后冠军都是体校的队员拿了”。
易:“散手规则是否限制了民间武术的发挥呢”?
梅:“很多民间武术不服气,说不愿戴拳套,后来市体的摔交教练李保茹教练和他们很熟,就安排他们同我们体校的小队员进行徒手的交流,比赛前我们特别嘱咐我们的小队员:不许用重拳,不许用砸头的摔法,结果一两个照面民间的选手脑袋上起了个大紫包,比赛也就没法打了。民间的选手输不起,打不过就会找这样那样的原因,头两年参赛的特别多,后来就没人来了。知道自己也打不了”。
易:“是不是北京以外,还有一些高人”?
梅:“都一样,我们的队员参加过85和86年的河南少林杯,87年的武当山擂台赛。当时的场面可热闹了,有扮成武松摸样的,有和尚、老道、拎佛珠的、穿长袍的。比赛前表演,那架势挺吓人,有人一掌把木板中的铁钉子拍出来了,可一上台打擂,裁判喊:‘预备—开始’,就挨了一脚,自己就跳下擂台了。头两天民间的特多,过两天就剩散手运动员了”。
★闭门造车会让师承变成美丽的传说
很多习武者因为过于迷信师承,平日里练的都是闭门造车的所谓“绝技”,一旦遇到动真章的时候,这些绝技都变成了美丽的传说。
北京的散手试点和少林杯、武当山擂台赛,民间参赛选手个个都出自有师承的武术名门。这些所谓门内的高手,其实全都是躲在门背后舞大刀的关公,因为没有实战经验,他们连自己能不能打实战都不知道,所以一动手就只有抓瞎了。
从这一点上说,他们的眼力架,比那些实战经验丰富的黑道打手就差得太远了。用行话说,就是眼睛里没有水,看不出对手的道行。
形意拳名师李存义认为,在与人交手之前,应该先观察“彼之身形高矮,动作灵活不录活,又看彼之神气厚薄(《形意真诠》)”。有实战经验的人,一眼就可以看出,李存义这句话是内行人的经验之谈。
★当年俺用拳头换饭吃的时候,常有人找上门来比武。
如果对方说自己是练武的,基本上还没动手就已经知道了结果,因为绝大多数练传统武术的都没有实战经验;如果对方来自街斗团伙,那就要小心了,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来应战。
比武的过程和结果也能说明这两种人的差距。和练拳的人比武,俺常是一掌定乾坤,极少遇到几个照面还没被打倒的;和街斗王打起来,双方则是拼死恶战,虽然最后俺总是能赢,但是赢得并不轻松,自己也偶尔有被打的头破血流时候。
街斗霸王能在江湖上立足,除了手狠心毒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他们的体格一般都很强壮,身体的先天条件超过常人。
因为俺那时多次和他们这一类人交过手,知道他们的厉害,只要和他们一动手,必然是以命相搏,所以不经意间,神态和眼神中自然就流露出了警觉和杀气。有意思的是,所有找上门来较量的街斗王,只要一走近到俺,就再不提动手的事,其中一些人还成了俺的朋友。
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因为街斗王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就是行话说的“眼睛里有水”,即李存义所言“察彼之身形高矮,动作灵活不录活,又看彼之神气厚薄”。一见面之后,不用动手,他已经立马把你的实力分析了个八九不离十。
与街斗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那些自认为深得师承绝技的练拳人,不论你怎样谦让和推托,他就是不依不饶,铁了心非要和你见真章,非要把你惹急了,一掌把他干趴下才算完事。这也确实是非常具有讽刺意味的事。
这些练武的人来比武时,一般都会先亮势开门,然后虚晃一招,玩一些指上打下、声东击西的花活。对于这类人的进攻,俺一般都不太当回事,经常是眯着眼静观他使那些可笑的损招,等他近身后才猛然使一个熊回身,随手一挥就打他一个跟头。
★街斗王的街头格斗技法往往很科学
街斗王虽然没有练过武术,一般也会使一些贯拳、塌掌、头捶、弹踢、蹬踢、膝顶、肘击等常见的街头格斗技法,因为经常打架斗殴,他们的格斗技术会自然地不断进行修正,出手动作的运行路线和用力方法往往很科学。
1974年,俺在新疆克拉玛依油田工作时,俺的朋友闫军带来一名叫“帕勒哈提”的维吾尔族青年与俺比武,帕勒哈提来自新疆伊犁,据说他的师傅曾是伊犁最能打的一位格斗家或者说是街斗王。
在比武之前,帕勒哈提说想先看看俺练的东西,因为他是俺朋友的朋友,所以俺对他自然非常热情,当即就演练了一番现串起来的拳法。
俺先打出形意拳的左右劈拳,接着来一个查拳的十字手,然后是燕子抄水接踩鸡步变腾空双飞脚,落步接少林短打的贴身暗靠变叶里藏花,转身上步卷地风接少林黑虎拳的独立挑攀,金鸡独立接丹凤朝阳,然后是梅花螳螂拳的玉环步接转身倒踢双飞鸳鸯脚,少林金刚门的古树盘根靠肘连打,劈挂拳乌龙盘打接哪吒探海式,最后是旋风脚落地变横开三簧锁收式。
俺练完后,闫军开始撺掇帕勒哈提和俺比武,帕勒哈提笑着说:“我不能找死呀!两个人的实力相差太大了”。
帕勒哈提也向俺展示了他的街斗打法,他的出拳动作有点像拳击的摆拳,但是显得非常柔软、轻灵,整条胳膊好像没有骨头,手腕好像脱节了一样,软绵绵地就甩了出去,拳头在击打过程中一直是半握状态。给俺的感觉,帕勒哈提双臂好像是维吾尔族姑娘抻出的拉面那样柔软。
帕勒哈提说:“我没有想到,你这么能打的一个人,出手还是这么僵硬。可能是因为你力量很大,速度又太快了,别人才打不过你”。
帕勒哈提的这一句话,对俺后来研究武学有很大的影响,古人有一字之师之说,帕勒哈提是俺的一句话之师。
说的好,顶楼主,请继续,坐板凳接着看
顶起~受教了!
顶!拜个年迈点的老师至少可以证明练这不会短命
俺是天山一剑老师说的是正理。
天山一剑老师最厉害的还是记忆力,几十年前的事情记得清清楚楚。。
比如,这位街斗王每天的运动项目:单杠引体向上50个;并步原地起跳,跳到200L小口大铁桶(高度930mm)上,然后跳下,连续重复20次;300米 Χ4短跑;负重俯卧撑,背上骑一个体重90公斤的壮汉,连续做20个;其它:蛙跳、王八拳打沙袋、头捶撞击沙袋等。
几十年前的事能记忆到50,200,20,300*4,90,20,无比神奇。 道理都让楼主说了,唉,以后没的说了,哈哈
师承是记载一门一师脉络之根源,意义在于尊祖敬师道,守门规师训,承传艺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