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芬 发表于 2017-6-22 08:37:48

说说大家眼中“一无是处”的中国剑吧

说起“中国剑”,大概很多人脑海中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武术剑,对,就是你经常在公园里看到的那些晨练大爷大妈们用的那种;或者想起一些书画上文人墨客佩剑装X的样子。你是不是觉得中国剑真的除了晨练就只能装X?好吧,那么木容今天就想来说一说这个在你们看来“一无是处”的中国剑。一直认为国剑的精华或者说代表是清剑,所以今天就来分析一把“清剑”型设计的剑(对,它几乎有着一切你觉得看不顺眼的元素),看看这些你一直觉得无用别扭的设计究竟有什么用。
首先来看看柄首。可以看到这个是一个类似长方体圆角化后的设计,可以看到上面的海浪形雕刻。柄首这东西究竟有什么作用呢?无外乎几点:配重、防脱手、必要时握持、作为剑条的收尾,以及必要时可以用来砸人。那么就从这几点出发,来看看这柄剑的剑首设计吧。配重方面暂且不提;防脱手方面,这个功能完全满足,且因为完全圆角化后,握持时对手部不会有磕手感;握持方面,这个柄首握上去正好一个拳头,不大不小,极为贴手。在这里最想说的是上面的雕刻(同样的雕刻在护手上也有,后面就不再重复说了),很多人认为雕刻的作用无外乎装饰,这也是很多人觉得中国剑华而不实的地方。实际上,它在这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防滑,当你必要时需要握住剑首来进行一些攻防动作的时候,就能更加精准的进行控制;作为剑条的收尾,剑条末端以一枚螺丝锁紧,这也是中国剑常用的一种装柄方式。
接着来看看柄部。柄部的设计,主要涉及几点:柄长,立面形状,截面形状,表面处理。从柄长来说,在总长接近一米的中国剑里,柄长通常会稍微长一些(相比于欧系单手剑),通常一手握上去时,还会有较大的余量,既方便依据不同对手、不同形势采用不同握法,也方便使用双手、换手技术(朋友们常笑称为“中国手半剑”)。
从外形来说,这柄剑采用的是清剑常用的纺锤型。实际上这个型无论是中系还是欧系,都被大量使用在单手武器上。而经木容不完全比较,中国剑柄的外形轮廓会比欧系同形状剑柄略粗一些,这与中国剑的发力有关。这个型极为适合单手的握持与发力,无论前刺或是劈砍,手掌都能在柄上找到很好的受力面,一般来说前刺时受力面在后两指,劈砍时受力面在虎口。表面处理来说,这柄剑采用的是原木+竖向简单雕刻。雕刻的意义在柄首部分有说过,实用意义是防滑。这柄剑很聪明的地方在于选择竖向的雕刻,在竖向摩擦力上,由于采用了纺锤型,且木质表面本身带有的摩擦力,几乎不用担心这个方向的滑动。而竖向的雕刻,起到的主要作用是保证不会产生不必要的横向的滑动,这一点大大弥补了截面上因采用近圆设计而导致的刃筋的不敏感问题。而这样的竖向雕刻设计在中国剑里并不算少见。
再来说说剑格。这个剑格,算是清剑常用的元宝形设计,在大部分人看来,这样的元宝形剑格几乎可以算是清剑的一个最重要元素了。元宝形剑格的缺点在于防护面积小,这也是中国剑特别是清剑最被诟病的一点,那么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最直接的好处,在于接近无限大的灵活性和变化性(几乎放开了空间三维变化里的所有角度),而这一点对于中国剑的运用来说,是相当相当重要的!而另一个不那么容易被发现的优点,在于相比其他类型的剑格拥有更灵活的重心相对位置的变化(因为相比其他护手,元宝形在整个剑的长度上占的长度更大),这就决定了它可以通过不同的握持位置来调整对它的使用。另外一方面来说,中国剑的用法决定了它对于手的防护并不依赖剑格的使用,而往往通过剑尖防守将危险阻挡在离自身更远的地方,或通过不断变化手的位置来使得手部不容易被击中。
最后说说剑身与剑尖。与一般欧系剑不同的是,中国剑的剑身从剑根到剑尖的宽度及厚度不会出现欧系剑那般夸张的变化,这保证了整体重心不会太过于靠手,使得中国剑在整体重量偏轻的情况下保证足够的杀伤能力;另一方面,这也保证了剑身整体的刚性,利于力的感知和传导,对于运用中国剑的各式剑术十分重要。
剑尖处采用一个优美的圆弧结束,看起来似乎杀气不足。这样的好处除了使剑尖更为耐用外,更增加了剑尖的威力,对于中式剑术中特有的技能“点”有很大的威力加成。 说完了各部分的设计,希望大家能对中国剑有一个更深刻的认知。中国剑固然在某些方面有所不足,但无论从设计到技法,都是有迹可循并拥有独特的实战能力的,而非大部分人觉得的只是作为一个文化符号的意义。 最后,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们来看一段中国剑对练的视频,在真实对抗练习中体会一下中国剑运用的精妙之处。
顺便一提,视频出自国内中国剑术研究小组水龙道场特训,对练双方为“水龙三少”中的粥菜与台风,对于中国剑与中国剑术都有比较深刻的认知。

千古迷惑 发表于 2017-8-24 22:18:18

谢谢楼主分享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说说大家眼中“一无是处”的中国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