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优秀的拳种其核心的部分都有完整发力体系,太极,八极,咏春,八卦概末如此
但凡优秀的拳种其核心的部分都有完整发力体系,太极,八极,咏春,八卦,行意,大成……概末如此。其力的转换枢纽不外乎于腰,而膀,肘,手臂,器械只是圆点的外圈而已。 太极拳叫螺旋发力,大成强调争力,咏春强调寸劲……。其实,从本质上讲,都是讲一个东西,那就是整体瞬间发力。今天,其他的暂时不探讨,只探讨太极的发力体系。人们都说,太极善化,那如何化呢?又人说:太极能战,那如何战呢?于是,好多人,就会说,隔山打牛,沾衣十八跌。而一些半懂非懂得人又说些匪夷所思得东西,表面上是在维护太极,实际是在给太极抹黑。其实,太极的打化原理都非常简单,腰不活何以能化,力不顺如何能打。 腰是枢纽,是各种圆形运动的核心部分,而膀,肘,臂,手甚至器械只是圆周的延长而已。 斜线力带直线力就是化,不同的部位寻找合理的打击部位,用切线的方式发出去就是打。所以,就有了化时给弓背,打时求弓弦之说。 旋风的中心点速度最慢,外围的速度最快,这是一个非常浅显的物理常识,所以,就有近走一尺,远运一长之说。
具体到实作,就是近距离能靠打,肩化,中距离能肘击扳拦锤。远距离能手击手带。 不光太极任何优秀的拳种最精华的部分,都贴身近打,因为,近距离别人没有发力空间,而练整体发力的拳种都有。 好多人会说传武不讲距离感,其实,我们的先贤早已,把它概括成一句话,一寸短一寸险,一寸长,一寸强。具体到实作,就是近可贴身近打,远可肘腿连击。 好多人说太极不注重头部防守,那请问,近距离,你无法发力,如何打,中距离太极讲沾绵缠,你如何打。况且,在动态中还可以辗转腾挪。
其实,不光太极,中国大多传统武术都注意头部防守。现在讲ko,以前讲不招不架,只要一下。人是血肉之躯,不注重头部防守不是找死吗? 好多人会说,太极慢悠悠如何打,那是你表演套路看多了吧,太极以腰为轴,不断地做着各种轨迹的圆周运动。圆心行一寸,那圆的外围行多少?太极讲一动全身皆动,一静全身皆静。行云流水。
所以,也有这种说法,静如处子,动如脱兔,视之如乳 妇,怒之如据虎之说。 但不得要领,一切归零。 比如说,沉肩坠肘,有人说是为了行气,其实,沉肩坠肘,最大的攻防含义化解拿法的,逢拿必打最核心的部分就是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拔的是什么,督脉,督脉通则真气生,但含胸拔背攻防意义更为重要,不含胸拔背如何能有掤劲,无掤劲,如何化。……。由于时间有限,就不一一探讨了,望高手吐槽斧正。
点个赞,如你所说我没练过太极,没有条件练也不想跟着公园里的大爷练,关注太极也是因为徐晓东炒作的让人恶心。翻阅了不少关于太极拳的典故和练法,因为我也很喜欢运动,对于太极拳的一些要点不难理解,很反感有人故意扭曲太极拳。 感觉太极拳的一些技击之法类似于剑法和匕首的用法,对身法、空间距离和心理素质要求很高,不知道说得对不对。
我也是,徐歪曲太极拳,可恨,但那些故意神话太极的和乱教太极的也不那么值得称赞,现实的现状是,出名的多,明理的少,研究玄学的多,研究拳论的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