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极拳的历史考究及近况
八极拳的起源时间和地点,至今说法不一。
一说,起源于明代,因在戚继光著《纪效新书——拳经捷罗篇》中,曾提到“巴子拳”即“八极拳”。
源于武当
二说,源于武当,是道士所创。
张岳山创
三说,是清代河南焦作月山寺住持张岳山创。
道士所创
四说,是清代一号“癞”的云游道士所创。
以上说法虽然都没有确切的资料证明。但中华文化,特别是道法武术这一块,基本上都是师父口述心授的,这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特色,所以以上结果都有可能。
清雍正年间,著名八极拳大师吴钟(字弘升)只身三进南少林寺,机关暗器无一沾身,且一枝大枪南七北六十三省,打遍天下无敌手,被誉为“南京到北京,神枪数吴钟”的美称。
“辛亥革命”后,直隶总督曹锟扩军备战,以比武打擂的形式,选拔武术精英,当年众多武林高手同去竞选大总统曹锟的警卫长,最后只剩下同是沧州小集村的王连峰与霍殿阁两人,最终霍殿阁败北,王连峰当选,后来霍殿阁去长春当了溥仪皇帝的保镖。
近代八极拳名家李书文(字同臣)练功成癖,寒暑不辍,深得枪法之奥秘,武术界内称“神枪李”。《沧县志》载:“李书文室内排掌击空,离窗五尺,窗纸振荡有声。李以枪刺树上枣,一枪一只。刺壁之蝇,蝇落而壁无痕。铁锥入壁,力拔甚难,他以枪搅之,锥即出。”
此拳发源于河北省沧县东南乡,离城七十华里一带之村镇,此一地带,俗名便叫「八极窝」。其实,除八极拳外,当地也是「劈挂掌」之老家──尤以旧属沧州府,民国后划归盐山县之罗曈一带,练劈挂者尤盛于八极。
沧县自古为武术极盛之地,因有「镖不喊沧」之谚;意谓镖师到沧县,无人敢「喊镖」的。而沧县武术,又以东南乡一带最强。寇盗强梁出没,民风剽悍尚武,俗称「雁过拔毛」的,便是此处地方。
惜此地风气保守,武术家门户谨严。虽有此等好拳术,但却并不外传。外人艳羡,窥得一二,亦万难尽其全艺。即连沧县城里,所练之八极,已然相去不可以道里计。
满清末年,沧县东南乡,一处极小之村落──张沙地方,出现八极门中不世高人──「神枪李书文」老先生。
李老先生,字同臣,本农家子,自幼从近邻孟村金家,习练八极拳术。后又参研劈挂掌法,并将二门融而为一,使之相得益彰;因有「八极参劈挂,神鬼都害怕」的美谚。并且,除拳脚外,最精大枪之术,所向无敌,武术界尊之曰「神枪李」而不名。
李老先生闯荡直、鲁、豫,及东北各省,一生未逢敌手。所传弟子,有霍殿阁、霍殿魁兄弟,赵树德,李健吾,柳虎臣,任国栋,许兰洲,张骧伍,那玉昆郎舅,窦世龙,徐志清,丁仲杰,刘云樵,刘序东叔侄等人,皆有誉于时;而今唯关门弟子家师刘云樵先生在台,一人而已。
其中张骧伍先生,曾任「中央武术馆」副馆长,而沧籍之马英图、赵树德、韩化臣三先生,更曾任教馆中。于是自第二期起,乃定八极拳为必修课。馆中学生,人人擅此;而以二期毕业之李元智先生,较最精到。
李先生初则留馆任教,后又设帐「国立国术体育专科学术」,「陆军军官学校」等地,所至皆以八极拳术教导学生。对于八极拳之推广,实有贡献。
迁台以后,军中研编「战斗体育教材」,李先生参预其事,遂亦编入八极拳。五十四年「勿忘在莒」运动推行,更将军中拳术,全部定一总名曰「莒拳」,而八极拳列为「甲种」。
楼主是好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