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青拳武术拳种之一。又称“猊猔拳”、“秘踪拳”、“迷路拳”、“迷踪艺”等。其产生与称谓的说法不一,一种说法说起源于唐末,传至宋代由卢俊义在少林寺加以发展而成,卢收燕青为徒,并同上梁山;后又山燕青。一传此拳术,故名燕青拳。
另一说是,燕青之门徒虽佩服燕青的拳艺,但因其投靠山,便隐去燕青之名,将燕青拳改称为秘踪拳亦有说燕青被官兵追逼到梁山时,雪路未留足迹,使官兵迷路,故又称为迷踪艺。还有一说是唐代少林寺僧外出至一高山,见到一种似猿的动物相斗,得到启发,后创此拳遂名为猊猔拳。据传,至清代山东岱岳人孙通,初从衰州张某学拳,后游历各地,晚年隐居于河北省沧县教燕青拳。在沧县孙通之徒分五支传艺,唯陈善、支传人最多,技艺超群者亦众,以陈善为主的一派称此拳为“秘踪拳”。
此拳由河北省传到山东省青州,又形成“燕青神捶”一支;在河北、天津一带与八番拳结合,又形成“燕青寸八番”一支。燕青拳的特点为轻灵敏捷,舒展飘逸,重攻尚巧,软硬兼施。手法主要有勾、楼、采、抨、封、抄、挂、粘,注重擒拿技法;腿法主要有踢、点、勾、挂、缠、扫、截、瑞,及撩阴脚、豁档脚、连环跺子脚;眼法要求集中一点,顾及八方;身法以藏、闪、拧、抖为主;步法以纵、跳、偷、提为要。尤重腿功,除搬、压、踢、靠之常法外,还有踢吊袋、木桩等。套路中多用肘、腿和跌翻动作,实战中讲求借势顺力,出其不意。拳诀云:“见刚而回手,回手人偷手,偷手而采手,采手人搂手。”
徒手套路有秘踪母拳、练手拳、大小五虎拳、秘踪长拳、燕青拳、燕青架、燕青神捶、燕青翻子、燕青掌、毛步架、八打拳、四路奔打等;器械套路有燕青刀、燕青拐、明堂刀、青龙剑、几郎棍;对拆散手有燕青三打、燕青十打、燕青十四手、五花绵掌、半避风短打、里外战、迎面对等。另传有轻功、硬功(铁裆、铁砂掌、铁顶)、保健功,(十二练手,根据中医经络学说编制,主要以防治疾病、延年益寿为目的)。
|
侠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