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 Fri : 09:00 - 17:00 上海静安区市北高新38号
访问手机版

扫码访问手机版

App下载

手机扫描下载App客户端

微信: 13175635983
返回顶部
李雅轩风格的杨式太极拳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9515次阅读 0次回复

  杨式太极拳到宗师这一代,也就是杨氏第三代才开始对外传播发展,在杨澄甫宗师的带领下学习太极拳的人数口益增加,众多杨氏太极传人、弟子不乏杰出之士,传人中的佼饺者有陈微明、武汇川、李雅轩、董英杰、牛春明等代表人物。这一批杨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不仅武功高强,而目尽心竭力协助杨澄甫宗师推广太极拳。在杨澄甫宗师的带领及其第四代传人的协助下,杨氏太极拳在武术界获得认可推崇并逐渐发展为一个主要的武术派系。太极拳第四代传人为推广建立太极拳事业付出了数十载的汗马功劳,可谓是太极拳发展事业的一代功臣。太极拳第四代传人虽然源出一师,但因机遇及条件的不同,影响了他们各自对太极拳的见解及感受,时日一久就逐渐形成各自不同的风格。经过数十年的的传承,秉着各自的特点及练法也已各成体系升演变成今日杨式太极拳百花齐放的精彩格局。

  笔者乃李雅轩传人陈龙骧的嫡传弟子,学习此派系的太极拳已有年日。此文系笔者对李雅轩派系太极拳的认识及特色进行探讨的小结。

  “练拳当以沉劲为主,不可着意前推”

  李雅轩太师父在其《太极拳随笔》文章中就曾提到并一再强调“练拳当以沉劲为主,不可着意前推”。在我们的身上有许多关节,每个人从出世那天起就不停地在运用这些关节、这是我们天赋的本能。一般人不需要任何指导便可以轻易地运用这些关节来完成生活的基本动作。在武术家眼中关节是块宝,越是灵活越是珍贵。若能将关节的灵敏性提高,运用得当的话可以借助它将武术的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尽善尽美。太极拳是“圆象”立体的,无论任何方向都可运转自如沿着弧形走。按李雅轩太师父传F的杨式太极拳,练拳架时要有上起下沉。初练时起沉的幅度较大,功夫深了则可调小些。这主要是因为初学者一般关节的柔韧及灵敏性较差,通过不问断上起下沉的动作可以达到锻炼及提升关节功能的作用。总之一趟拳都在不断的上起下沉中进行并完成。每招一式都是根据前半起后半沉的规律进行。身体的下沉是因内气下沉至丹田而造成的自然下沉之势,并非用硬力把身体往下压。在下沉时须开裆,劲沉脚底,脚紧贴地面,达到劲与地相通。这样练出来的功夫看似轻松自然,但发劲时脚的弹陛强,力既快又猛,干净利落,攻人于弹指之间。下沉发劲是直力产生的弹力或称反座力,只要意念一动即可在F沉中完成既陕义自然的发劲动作。

  关于“沉”,李雅轩太师父曾在他的随笔中运用了个既通俗易懂又有趣的比喻“练拳架时,两腿如车厢下的大盘簧,要有很大的弹力,又如载重之船舟,漂浮于左面,沉重而又有动荡的样子”,太极拳就是要练出腿上的这种弹力功夫来。在弓步时以沉劲为主,不可着意前推,定式时弓步到小腿与地面垂直为止。如此一束,身势既中正,中心稳定性增加发劲时必然是自己最舒适之式,若配合下沉之势就不应有向前失势的情况。

  拳谱有云“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如果只在一个高度下练拳,连上下伸缩的余地都没确,弹性丧失又有何轻灵可言?太极拳以虚无、娈化无穷为最高境界,岂可因自我限制行动的自由而失去宝贵的灵敏灵恬性。人应该灵活,拳更应该灵活,但这一切都要靠灵活的关节才能实现,若关节不灵活,拳又岂能灵活?

  “松软是太极拳的宝贝”

  李雅轩太师父在其《太极拳随笔》中曾提出另一论点“松软是太极拳的宝贝”,练太极拳要大松大软的练法。

  李雅轩太师父为何如此提倡大松大软的练法?依先太师父之见此乃稳定静心性,养脑力,清醒智慧,提高灵敏陛,增长内劲的最佳途径。练太极的首要条件就是松,不仅要松而且要彻彻底底,不留一丝僵劲,完完全全地松透。拳潜有云“松百松”,松得周身毫无拘滞之力,松得两臂如同绳子垂吊着重物一般,感觉沉甸甸重砣砣。为了避免后人混淆误解“松”的定义,李雅轩太师父曾告诫“松不是松懈,而是以神气将身式鼓起来,使它动荡起来,有强大而又灵敏的柔弹力。”若能坚持这种大松大软的练法,时日一久,两臂犹如绵裹铁异常松沉,有如软节铜鞭义软义重,内劲则自然增长。拳论所谓的“极柔软而后极刚,无坚不摧的内劲”就是靠妊期不懈,大松大软的练法逐渐累积,提升优化而成。

  无论练拳或推手,总要以脚下松沉稳固踏实为第一守则,否则切皆空谈。练功应该以下盘稳定,身势松软,脚下生根为主旨。下盘会稳是因为松沉下去所形成的自然稳定性,而非用僵力固劲的稳。每次练功务必要以腰脊为轴,带领着四肢活动而不是没有意识地无故摆动身躯四肢。如果练法正确应该感觉两臂松软软沉甸甸,而两腿则是很柔软,很有弹性的扎实并自然地踏在地面上。拳谱有云“发劲须沉着松净,专注一方”。要松净就必须大松大软,松得干净发劲才会又脆又快,才可以有慑人、发劲十弹指间的惊人气魄。才符合太极“极柔软,然后极坚刚”的道理。若先动被人知是尚不软,明力未退尽之象。若打人不入内,则是松净不够被拘滞之力所牵制。

  太极拳中的一切巧妙与保健效果皆由松软而生,或从松软转化而成。杨式太极拳中的松是在身法中正,神舒体静,以内统外,有意有气的松。这种松使全身在心性意识及动作要领等各方面得到极大的舒展轻松及自然,从而提升到“内固精神,外示安逸”的极高境界。例如头部的放松必须往头部正直,向上轻顶、神意上领的前提下使颈部微微放松,在不用力,不松懈的情况下保持精神上提以达到虚领顶劲的要求。又如腰肢的放松,必须先立身中正,之后才放开心情并在不紧张、不僵硬的状态下寻找松静、沉稳、舒适的感觉。依李雅轩太师父的说法,练功时必须按照拳架的要领及技术要求,在意识的指引下“以心气运行,以腰背率领,静静将一趟拳形容出来”。

  古典拳篇《十三势行功心解》提到“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收敛人骨......”、“发劲须沉着松净,专注一力”,松与沉是太极拳的重要元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虽然两者的含义及要求皆不同,但融合在一起却达到相辅相成的作用,是太极拳不可缺少的要诀。简单来说,松建市在沉的基础上,沉是在融入松的前提下实现。没有沉的松是飘浮的假象,没有松的沉是僵滞的表现。切记:“松沉相因,松沉相济”。

  杨式太极拳是松柔舒展,轻灵活顺的一项武术运动。它具有“结构严谨,身法中正”、“由松人柔,刚柔相济”、“轻灵沉着兼而有之”的独特武术风格。杨式太极拳以静驭动,用意不用力的心法,走架时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的要求,更使其的搏击技巧在内家拳中享有盛誉。

  练太极拳主要是找拳意,拳意如何找?在松软稳静上去找,放舒适去找,稳稳地,静静地,日子久了,拳意自会上手。若带着身的僵劲_上硬找,势必愈找愈远,即使看到了太极的宝藏,最终也空手而归,这就可惜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Nexer提供广泛的专业服务和高度专业化。我们为私人和上市公司提供服务。我们拥有超过35年的经验。
  • 手机触屏版

  • 手机APP

  • 微信公众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 星点互联设计
  • 苏ICP备15516793号 | 营业执照   |星点互联科技有限公司|鲁ICP备19001237号-21|鲁公网安备 4236902302000354号 QQ|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21:00

微信:yituqu520

QQ:1575389080

扫码添加微信好友

Q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