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 Fri : 09:00 - 17:00 上海静安区市北高新38号
访问手机版

扫码访问手机版

App下载

手机扫描下载App客户端

微信: 13175635983
返回顶部
千古失传绝技推手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7093次阅读 1次回复
太极拳为内家拳术之代表,推手乃太极拳所独有。习拳以松柔内外。推手以神化其技。习拳非演架势也,故务求轻松自然、内外松透:推手不图输赢也,故专注松合兼备、一触即发。
  世之习太极拳者:演套路以求美观,习推手以显其能。演套路者,搏外行之赞美,而令拳家叹息;习推手者,迷惑愚人,而为智者所不取也。
  故终日演套路、习推手而无所得:其气质未见变化、其精神终不饱满、稍遇强手则一败涂地,自卫尚日不能,更有何力伸张正义乎?
  于是,世之太极拳家称:技击何用之有?人习拳好勇斗狠,我习拳强身健体。若以此强身健体,**:不如行站坐卧皆放松。慢慢散步皆自得。何必人为设计动作,处处约束自己?世有不习太极拳者,其身心之康健,更胜于专习太极拳者,此非明证乎?
  予今不言习太极拳之方法,而专论推手之作用,以明宗旨,不致离题。世之习推手者皆知:推手有单推、双推、定步、活步、四正、四隅以至“乱踩花”等等。而陈、杨、吴、孙、武诸家太极拳之推手又各有异同。
  观各大公园、广场太极拳爱好者之推手虽知以不丢不顶为原则,及至相较:或动作混乱,或斗力乱推;察各大视像、媒体太极拳专家之推手虽言四两拨千斤,及至表演:或对手佯跌,或无巧妙可言。
  查太极拳专家不能以推手练就之功夫取胜者,吴式太极拳鼻祖吴鉴泉之子——太极拳大家吴公仪与白鹤拳名家陈克夫之比武即为明证是也:吴公仪之技击丝毫未能得益于推手。此何解?答案有二:一为练推手根本无用,故虽习推手而于技击无益。二为今之推手方法根本错误,而真正之推手法早已失传。故世人虽习推手而不能得推手之用。二者必居其一,答案只得一个。
  究竟无推手还是推手失传?若于答案中随意择一,不能以理服人,则与研究之精神相违背;若于原理中深入探求,于实践中体会,则与科学之态度相符合。
  观前辈拳家如:陈发科、杨澄甫、吴鉴泉、郝维真、孙禄堂等人,皆有推手之说,此推手存在之一证;观专注于精神意力锻炼,而不尚套路,甚至认为太极拳练法已经失传之意拳大师王芗斋之理论,亦有推手一说,其弟子姚宗勋有与人两手相缠相互进退之推手法录像传世,此推手存在之二证。
  观今之拳击、散打,一番击打后,常至相互纠缠,于是靠近、贴身之摔法甚宜,而推手专习接触之感觉,于感觉中化力、发力,若两拳手靠近,相互纠缠,则感觉敏锐者易将对手摔倒,而非力大笨拙者胜,此推手可以运用之一证;再观真实之打斗,必先为两人互相殴打,继而搂抱纠缠,若一方感觉稍为灵敏、变化稍快,对方则有跌倒之虞,而推手专求灵敏与变化,此推手可以运用之二证;又观真实之斗殴,纵然两人不贴身不纠缠,一方突然出手将对方击倒,击人者必较被击者放松、灵敏、善变,而推手则专注于放松、灵敏、善变之锻炼,此推手可以运用之三证。
  有此五证,则可知:有推手之存在,推手亦可以运用,而世人不能以推手致用。乃练习方法之错误。与推手之名称无关。诚如老子所言:“名可名,非常名。”然而,真正之推手应如何练习?
  欲回答此问题,必先了解技击之基础,技击之基础在于:精神集中。随时发力。
  故练内家拳者,动作极慢,不慢不足以集中精神。不慢不足以支配全身任何一点皆可发力。不是为慢而慢,乃是不得不慢。
  有所谓练内家拳者,动作极慢而终无功夫,此乃为慢而慢之练法所致。
  练习推手其理相同,两人互相推手,虽言“推”,我道不如言“摸”,因“推”有用力过分之嫌,而“摸”则慢而轻。不慢不足以集中精神,不轻不足以松。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何谓:“自然”?见仁见智,而中国之文字,饱含智慧,君不见我国常用词:“轻松自然”!即是“自然”之最好解释:不轻则不能松,不轻松则不自然矣!故欲求自然者,必从松人手,欲求松者,必先从轻人手,能轻松则自然矣!
  杨氏太极拳宗师杨澄甫先生对徒弟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轻则灵。灵则动,动则变,变则化。”老子之哲理千古不变。推手之练法亦概奠能外。
  若两人推手时,倘能集中精神、身心放松。于接触处轻轻粘住。接触点以至全身任何一点皆有一触即发之意力,则久而久之,能得精神集中、轻松自然、随时发力之技击基础。
  故练习推手并非练习不丢不顶、四两拨千斤、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之能力,实乃练习:精神集中、随时发力之能力!实乃练习轻松自然之能力!
  于推于慢处培养此种能力,于拳击、散打场中、于外家拳较量中、于实际斗殴中、于伸张正义中运用此种能力。而不是为慢而慢,为化人之力而不用力,为求不丢不顶而不敢发力。
  世人不明此,而以各自之观点为出发点习推手,既有违老子之:道法自然,亦有违太极拳之:轻松自然,不出功夫乃理所当然,若能出功夫实啧啧怪事!难知所以然?
  孔子不谈:怪力乱神。今我独揭:千古不传一推手。世人之习性:易得则易失,故真功之失传非独保守,亦世人之习气所致!呜呼:
  世人习武重形式,专求套路与美观;
  心不细推体不悟,此风不改国术衰;
  精神集中力团聚,轻松自然求一发;
  推手推出基本功,脱手贴身无不中。


falao

2015-12-10 12:00:41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精彩评论1

falao

2015-12-10 12:00:41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Nexer提供广泛的专业服务和高度专业化。我们为私人和上市公司提供服务。我们拥有超过35年的经验。
  • 手机触屏版

  • 手机APP

  • 微信公众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 星点互联设计
  • 苏ICP备15516793号 | 营业执照   |星点互联科技有限公司|鲁ICP备19001237号-21|鲁公网安备 4236902302000354号 QQ|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21:00

微信:yituqu520

QQ:1575389080

扫码添加微信好友

Q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