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 Fri : 09:00 - 17:00 上海静安区市北高新38号
访问手机版

扫码访问手机版

App下载

手机扫描下载App客户端

微信: 13175635983
返回顶部
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3639次阅读 1次回复
莫阑珊
2015-12-22 10:21:15
(一)“气”是什么
“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是古代太极拳经典拳谱里的两句名言。前一句其实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成书的儒家经典《孟子》一书中。在《孟子·公孙丑上》这一章节中与这一句话最有关的是这样的一段(标点符号是现代学者所加的):“‘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大意是孟子的学生公孙丑问孟子在政治上有什么所长,孟子回答说知道“言”、善于养其“浩然之气”。公孙丑又问什么叫“浩然之气”, 孟子回答说:难以说清楚,大致这种“气”是极其大、极其有力量;如果始终如一地养育它不加损害,它就会充满世界;这种“气”需要“义”与“道”培育;如果没有“义”与“道”培育,这“气”就萎靡了。这种“气”是全面的“义”与“道”所形成的,不是偶然地用“义”与“道”表演施行一下所能够得到的。如果行为不能在心里与“义”与“道”相符合,这种“气”就萎靡了。显然,孟子所说的“浩然之气”是指儒家政治思想中的社会精神力量,对于搏斗技艺的太极拳是文不对题的。在古代太极拳经典拳谱里出现这句话,显然是拳谱作者借用提取了《孟子》这一章节中的“气……以直养而无害”,改变了“气”在《孟子》一书里的概念用以表达阐述太极拳的拳理。就是说,《孟子》这一章节原话中的“气”的概念与拳谱“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里的“气”的概念是完全不同的。拳谱里的“气”不是指儒家主观政治思想中的社会精神力量,而是太极拳锻炼所追求的人体内物质性的包括“劲”的“气”这种力量,也就是古代太极拳经典拳谱所说的“由脚而腿,由腿而身,如练一气”、“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显然,拳谱里所说的这种“气”与收载于《道藏》里的各种道家典籍所说的培育蕴藏于丹田、源于丹田、回归于丹田的“气”也是不同的概念。
(二)“曲蓄”是什么
“劲以曲蓄而有余”里的“曲蓄”是什么意思呢?唐豪先生在《王宗岳拳经》一书里颇为认真地搜集、对照了民国早期问世的14本太极拳著作,有10本著作的《太极拳论》里是 “随曲就伸”,仅有马同文本、陈微明本、姜容樵本、田镇锋本是“随屈就伸”。应该说“曲”与“屈”在同义表示形状时是有所区别的。因为“曲”是既可以表示圆弧弯曲,也可以表示折角弯曲的;而“屈”往往是只表示折角弯曲的。太极拳在沾粘连随中最特征性的表现是圆弧弯曲,整体也是表现为球体外掤的圆弧弯曲。古代太极拳经典拳谱里的“开合按势怀中抱”、《十三字行功诀》里的“掤手两臂要圆撑”、杨澄甫先生所说的“含胸拔背”等等都是反映为这种“圆弧”形状。在太极拳推手中,手臂会出现折角弯曲,但这种折角弯曲都是为圆弧弯曲服务的。因为化解靠的主要是圆弧弯曲;太极拳发劲攻击靠的更是手臂的圆弧弯曲。因此,对于太极拳,“随曲就伸”要比“随屈就伸”用词更为准确。杨澄甫先生的两本著作里就都是“随曲就伸”。由此可见,“劲以曲蓄而有余”里的“曲”的意思是“圆曲”。然而,太极拳的“劲”虽然分为“圆劲”、“直劲”,然太极拳并不是只要“圆劲”不要“直劲”;不仅如此,太极拳的发劲攻击主要还是“直劲”;而且“劲”显然是没有形状的,因此,这“曲”不是针对形状的直接表示,而是一种借代修辞主要对于太极拳其它要素的表示。就是说,“曲”真正要表示的不是形状。那么是什么呢?不言而喻,传统阴阳概念中,“平”、“方”与“直”代表、概括了“刚”;“弯”、“圆”与“曲”代表、概括了“柔”。而太极拳的“圆曲”就是“柔软”的外在表现形式,“圆曲”的实质就是“柔软”。由此可见,“劲以曲蓄而有余”里的“曲”主要表示的就是“柔软”。
那么,“劲以曲蓄而有余”里的“蓄”是什么意思呢?《杨氏老谱·太极下乘武事解》里的“内要含蓄坚刚而不施,外终柔软而迎敌”清楚地解释了这一“蓄”字,那就是“含蓄”。按照阴阳理论,太极拳所谓的与“劲”相区别的小概念的“气”与“劲”都是属于大概念的“气”,这小概念“气”的力度要求不大于“四两”;而这“劲”的力度要求是“何坚不摧”强大的。因此,这“气”是属“阴”属“柔”;这“劲”是属“阳”属“刚”;而太极拳经常性的就是要将“劲”以“柔软”的形式出现、表现于外。这就是说,“蓄”主要表示的也是“柔软”。因此完全可以确定,“劲以曲蓄而有余”里的“曲蓄”主要就是“柔软”的借代表示。
(三)“有余”是什么
“劲以曲蓄而有余”里的“有余”是什么意思呢?是“留有余地”吗?显然不是。因为太极拳的许多纲领要素追求的都是“极致”。比如“提顶吊裆”追求的是极致的“提顶吊裆”,不是百分之九十的“提顶吊裆”;“无过不及”追求的是极致的“无过不及”,不是百分之九十的“无过不及”;“沉稳”与“轻灵”追求的是极致的“沉稳”与极致的“轻灵”,不是百分之九十的“沉稳”与百分之九十的“轻灵”;“似松未松、将展未展”的“开合按势怀中抱”也要极致到“蓄劲如张弓”;“柔软”与“坚刚”追求的也是“极柔软”与“极坚刚”,要求“极柔软”不能大于“四两”,“极坚刚”要达到“何坚不摧”。显然,这“有余”不是表示“留有余地”。那么,是表示什么呢?十分清楚,太极拳所谓的“气”与“劲”实质上是一回事,就是人体传递性的力量。这种力量是可以培养成十分强悍的,这种强悍的力量也可以用《孟子》一书中的“至大至刚”来形容。这“至大至刚”也就是古代太极拳经典拳谱里所说的“极坚刚”。但是,太极拳这种“极坚刚”的力量经常性是不暴露、不使用而总是养精蓄锐着的。就是《杨氏老谱·太极下乘武事解》所说的“太极之武事,外操柔软,而内含坚刚而求柔软,柔软之于外,久而久之自得内之坚刚,非有心之坚刚,实有心之柔软也。”大意是说太极拳是外柔内刚的,也就是外面表现没有什么力量、内里是有强大力量的。而内里的强大力量也是要以没有什么力量的形式存在与以没有什么力量的形式表现于外。这样久而久之,体内强大力量就能够十分充沛了。这种锻炼并不是有意识地追求强大力量,其实是一心一意地追求强大的力量总是以没有什么力量的形式存在。《杨氏老谱·太极下乘武事解》的这段话就清楚地阐明了太极拳的求“柔”不是“以柔求柔,柔之又柔”,而是“以刚求柔,变刚为柔”。 久而久之的“以柔求柔,柔之又柔”是永远也变不出“刚”来的,只有久而久之的“以刚求柔,变刚为柔”这样的“柔”才是会锻炼出“极坚刚”来的,“以刚求柔,变刚为柔”的方式就是将“坚刚”含蓄着锻炼,使得其经常的处于养精蓄锐,因此是经常性十分充沛的。“劲以曲蓄而有余”里的“有余”指的就是这“十分充沛”。就实际而言,太极拳的锻炼追求的是最小限度的体力消耗,主要是锻炼各种神经反应;实战中也是如此,最大限度地追求养精蓄锐,发劲仅仅是一闪即逝的一瞬间而已。这样的锻炼与实战方式,体内的力量自然是经常性“绰绰有余”的。
(四)“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要表达什么
在“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这两句话中,可以发现:①大概念的“气”包括了“劲”。小概念的“气”与“劲”既是有区别又是关系密切的:小概念的“气”就是强度很小的“劲”,而“劲”就是强度较大的“气”。②太极拳锻炼无论是强度很小的“气”还是强度较大的“劲”都是需要“直养而无害”的。③“气”与“劲”的“直养而无害”的方法都是“曲蓄”。④“气”与“劲”以“曲蓄”加以“直养而无害”的结果都是“有余”。所以,这两句话是相互补充的,是古代对偶形式的互文。应该理解为“气以曲蓄直养无害而有余,劲以曲蓄直养无害而有余”。也可以合并起来称为“劲气以曲蓄直养无害而有余”。
那么,“由脚而腿,由腿而身,如练”的“气”与“劲”怎么以“曲蓄”加以“直养而无害”呢?古代太极拳经典拳谱里的“有气者无力,无气者纯刚”给予了答案。意思就是进行“气”的锻炼是不能用“纯刚之力”的,没有了“气”的锻炼就是用了“纯刚之力”了。太极拳培养“气”最主要的形式套路练习,方法就是在套路练习中不断地使用“气”。如果在太极拳套路练习中使用了“纯刚之力”,就是使用了主动、局部、杠杆性的用力,那么,这“气”就无法使用、无法存在了,就不是“养”而是“有害”于“气”了。
太极拳要在表现为没有什么力量的“柔软”的“曲蓄”状态中对于“气”加以“直养无害”,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于这“气”必须“主宰于腰”,古代太极拳经典拳谱还有一句话“气如车轮,腰似车轴”。就是说,这“气”必须是被“腰”所带动的,就像是圆的车轮被竖直的车轴带动一样。所以,尽管太极拳手臂的动作几乎都是被两胯所直接带动,往往是以某一胯为轴转动而引起的,实际上两胯都是必须放松没有动力的,身躯上动力的枢纽必须是腰骶部位、手臂的力量都是由腰骶部位传递输送过去的。当然,腰骶部位的力量都是由脚传递上去的。反之,如果不是“主宰于腰”的没有传递特性的、是局部肌肉由于骨杠杆活动发生的力量就是“纯刚之力”,也就是“拙劲”。 使用这样的力量对“气”就不可能“直养而无害”了,也就谈不上“有余”了。
杨澄甫先生《太极拳术十要》里的一段话其实是对于“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很好的解释,那就是“练太极拳全身松开,不使有分毫之拙劲以留滞于筋骨血脉之间以自缚束,然后能轻灵变化、圆转自如。或疑不用力何以能长力?……若不用力而用意,意之所至,气即至焉。如是气血流注,日日贯输,周流全身,无时停滞,久久练习,则得真正内劲,即太极拳论中所云:‘极柔软,然后极坚刚’也。”文中所谓的“全身松开”至“圆转自如”说的就是“曲蓄”。“若不用力而用意”至“久久练习”说的就是“直养而无害”。而“则得真正内劲”就是“有余”。就是说,太极拳锻炼“气”与“劲”达到“有余”就是锻炼得到了“极坚刚”的又是对外经常性表现为“不施,外终柔软而迎敌”、经常性是“柔软之于外”的“真正内劲”。
综上所述,“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所要表达、阐述的就是:太极拳锻炼应该始终以使用传递性力量的方法使得身体始终处于十分小的体力消耗与松柔的状态中,以这样的方法使得太极拳内在的传递性的力量的使用中渐渐变成为强大的“真正内劲”。

falao

2015-12-22 21:33:02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精彩评论1

falao

2015-12-22 21:33:02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Nexer提供广泛的专业服务和高度专业化。我们为私人和上市公司提供服务。我们拥有超过35年的经验。
  • 手机触屏版

  • 手机APP

  • 微信公众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 星点互联设计
  • 苏ICP备15516793号 | 营业执照   |星点互联科技有限公司|鲁ICP备19001237号-21|鲁公网安备 4236902302000354号 QQ|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21:00

微信:yituqu520

QQ:1575389080

扫码添加微信好友

Q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