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步是洪拳桥手的根基,没有稳健的马步,桥手也就失去支撑。但这根基要求是可迅速移动的,可变化的不断瞬时组合,这就需要正确的各种大量训练以成习惯。
马步就是人体在相博时的各向支撑保证,实质就是两腿与腰胯的整合,形成各种用力时的合理或最佳结构,并与桥手组成腰马桥周身一家的桥马功架。
扎马不应是不动的站桩,这样能站多久也没用。应是在各种马步中都能找到支撑力,使马步稳健并能配合桥手发挥最大的功效。也就是在动与静中都能找到根基,灵活机动的不同组合,且不易疆硬疲劳,这才是练马步的真正目的。
但现在很多的拳师包括著名的大师,站的大多也就是死桩死马,不讲求各向的支撑力的变化、移动及变换,只求造形或单向的支撑力。
马步基本练习:以四平大马开桩(阔窄可调而练),由这步型及左右旋转形成各种步型的转换练习,这过程主要练习寻找腿脚与腰的锁合,转换与支撑。并配合各种桥手练习推拉旋摆,桥技劲的组合练习及各种发力、冲拳,包括寸劲的练习,形成腰马桥的各种整合并熟练成自然。
活步练习,各种步型的攻防进退转换练习,并配合桥手作动态的发力练习,并要求从中练出动态的平衡与支撑。
马步主要是练习对抗用力时的支撑力、稳定性及兼顾移动的灵活性。初学者就应先练静态支撑力;其后再练各种马步的转换;最后才练活步的。
现在流行的洪拳十二桥手及十二桥技法,都是些空洞的东西,根本就未能描述出很具逼身短打威力的真正桥手原貌。因这些是后五虎的所谓桥技法,大开大合本就不是短打的东西,桥手只能在逼身粘桥短打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也就是前五虎的看家桥技。现在网上能看到的都是离桥打法。
洪拳桥手是在贴身相博的纠缠中才更显其威力,也就是搭上了手,才能形成“桥”。所以离打的打法中,桥手技法是不多的,当然离打也会有很好的技法,学好了也同样很具威力。
前五虎是短桥窄马,快步逼身近攻打,所以需具很强的桥手技法及桥功,很强的寸劲和摔拿技法的。
洪拳短桥黏打功夫,网上视频是没有的,能见到的所有视频,包括所有大师们的也都不是短桥黏打功夫。
所以我讲了很多黏桥打法,因没视频是很难说得清楚的,完全不是现在网上所能看到的洪拳打法的形式。一经搭上手就是粘连黏随,不会让对方分离,就可击倒对手。
这需要专门的技法及功法的实作训练的,高手一触手就可打人丈外,可不伤人,也可摧筋断骨,这不是传说,现还有人可做到。
我也是一武痴,学武已超四十年,现还在学在练,包括基本力量的练习,杠铃,砂包等等是少不了的。也对各种拳术有兴趣并吸收其中技法:洪拳、太极、散打、泰拳等等其中的技法也是我常练的内容,是综合来练,这没有冲突和不相容的,天下武功都可归结为一个打字。
不能打的也只能称之为拳操。
洪拳黏桥手与太极黏手有异曲同工之效,很多技法是相通的,只是洪拳行的是以刚为主柔为辅,以克逼打风格为主,也是粘连黏随,练功就是练力和如何巧用力,常年累月都需要打练桥功的砂包,各种桥手都要打包练出强劲的寸劲和桥劲,所以短距离及黏手都会有很大的威力。并配合其桥技法就会在贴身逼打中发挥优势,摔拿也是常练的技法。
前五虎应是一个体系,之中也应有不同的技法与打法。
这里讲的是我所认识的其中一家:黏桥短打。这家是没有套路的,只有各种散手的随意组合练习,练的就是桥力,桥功,桥技。有:桥手桩,桥手功砂包;桥技训练,接手训练,粘手训练,实战训练等。
这家是以逼身粘黏短打为主,多以指、掌、膀、肘、肩、胯打人。不练高腿,练低腿的蹬、踏、踢、拨、钩、逼、扣、跪、膝等。马步类型不多,只是几个常用的步型及其转换,但要求练出:快速的进退(以标步为多),强劲的支撑力及逼迫力。
更多的就是围绕练桥膀肘技法,摔拿技法,打砂包练习。
原本真正洪拳的马步,并非是现今大家看到的及网上流行的这些只重外形,而不重视其实用内涵的马步。这些马步都是后人为了观赏性配合套路表演艺术的演变,很多的已经背离了原搏击时的实用原则,成了“花拳秀马”没有了强劲的支撑力与快速的进退及转换。
原实战洪拳的马步是以腰腿在实战时所可能出现的各种形态而进行其最佳支撑力的训练,并形成适用于实战所用的常规马步及其强化训练。更强调的是实战时能配合桥手的人体用力结构组合为原则,并要求兼顾移动及变化转换的功能。
所以说洪拳的实用马步并非是如今这些以秀形博眼球的“花架子”!
真正实用的洪拳马步并非是网上这些套路中的马步能够表达的,构,形式,内涵要求是不同的,练习方法也不是同一回事。!
马步不是以其形态的优美,扎马的持久时间来评判其优劣的。扎马是人体结的不同组合形式,练的就是其结构的支撑力!并要符合实战所需的机动灵活的纵横交错的快速变化,瞬时提供强大的支撑力。这才是练习马步的真正目的,并非作秀的造型摆设!
|
不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