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 Fri : 09:00 - 17:00 上海静安区市北高新38号
访问手机版

扫码访问手机版

App下载

手机扫描下载App客户端

微信: 13175635983
返回顶部
千古杀降奇冤之新安大坑杀真相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6410次阅读 0次回复
遁腔
2016-11-21 10:52:15
千古杀降奇冤——新安坑杀真相   

  汉高祖元年十一月,项羽率领反秦诸侯联军及章邯秦军在途径新安城南这个地方时,发生了一件震惊古今中外的大屠杀。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新安坑杀,后世对于此事多有评论,亦是对项羽评价暴虐的主要根据,也是认为项羽从此由胜转衰的标志。研究者认为新安坑杀失去了秦国人心,断绝了项羽入关以后在关中立足的可能。并论述新安坑杀秦军降卒,是项羽一生中最大的政治失误,是项羽由盛而衰的转折、失败的起点;另外认为新安坑杀使项羽的历史功勋黯然失色,不仅遭到世人的唾弃,而且亲手给自己挖掘了坟墓,葬送了属于自己的政治前程;新安坑杀是项羽一生的转折点,楚汉战争的胜败在此就有定论了。也正如著名史评家史珥一针见血地指出:“(项)羽之亡始于此。”
  大诗人杜甫也曾经写诗谴责项羽:
  “项氏何残忍,
  秦兵此处坑。
  愁云终古在,
  鬼灿至今明”
  当然千百年来,对于此事的真伪,史学家们多有所质疑:历史上究竟是实有其事,还是出于刘邦集团为了争取秦国人心的后来伪造?比如秦汉史专家、河南大学历史系教授朱绍豪分析说:“被杀的秦军降卒可能只是一部分,是跟随章邯投降而中途又想背叛作乱的秦军士兵,因为在当时的背景下,降军通常有一种胆怯心理,缺乏斗争的勇气。当他们的一些伙伴面临杀戮时,根本没人站出来真正反抗。这样以来,投降的秦兵编制被打乱了,这个二十万建制的部队也就不复存在。”?又认为“另外,也不否认虚报杀敌数字的可能。在古代战争中,有的将军打了胜仗,出于邀功的需要,会故意多报。”?
  也有些论者认为“章邯的归降既是项羽胜利的见证,也是其最终失败的开端。归降秦军众达二十余万,这些人遣散不易,又无法消化。欲携带如此之多的敌军向秦之腹地进军,犹如怀揣一颗定时炸弹,随时随地会被炸得粉身碎骨。如何处置这许多降卒,肯定非项羽能力所及。换了别人是否就能处理好,恐怕也十分不易。那么命运已事先将项羽放在一个无所适从的地步。”又“最终项羽选择了杀降一途。除了秦降卒蓄谋反叛外,项羽失去耐心也是重要原因。项羽却因犯下了杀降的滔天大罪,便先验地决定了其无法在关中立足。”(学者周聘语)虽然认为项羽坑杀秦军有不得已的地方,但是还是肯定了其事实。
  关于此事件史记有详细记载: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到新安。诸侯吏卒异时故繇使屯戍过秦中,秦中吏卒遇之多无状,及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轻折辱秦吏卒。秦吏卒多窃言曰:“章将军等诈吾属降诸侯,今能入关破秦,大善;即不能,诸侯虏吾属而东,秦必尽诛吾父母妻子。”诸将微闻其计,以告项羽。项羽乃召黥布、蒲将军计曰:‘秦吏卒尚众,其心不服,至关中不听,事必危,不如击杀之,而独与章邯、长史欣、都尉翳入秦。’于是楚军夜击阬秦卒二十余万人新安城南。”
  《史记秦楚之际月表》记载:“羽诈阬杀秦降卒二十万人于新安。”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曰)诈坑秦子弟新安二十万,王其将,罪六。”
  《史记黥布列传》记载:“项籍之引兵西至新安,又使布等夜击坑章邯秦卒二十余万人。”
  《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韩信曰)至新安,项王诈坑秦降卒二十余万,唯独(章)(司马)邯、(董)翳得脱。”
  汉书记载和史记大同小异,唯一和史记不同者,记载项羽十月份西进时率领的军队有三十万,而史记秦楚之际月表记载为四十万。
  根据史记的描述,新安坑杀的过程是项羽夜击阬秦卒。而到了刘邦和韩信的嘴里,说辞出奇的一致“诈坑秦降卒”。前者是经过一番战斗,杀掉秦军并做成京观,后一种说法是用计谋欺骗秦军趁机灭之,后世望文生义解释为欺骗秦军挖坑趁机活埋。这种说法不但是为夜击二十万秦军的不合理性找到一个看似合理的解释,还增加了项羽在此事件的负面性、无耻性,诈字颠覆了项羽的形象,从此把项羽打入卑鄙小人的行列中。
  关于新安坑杀事件不合情理的事情太多,综合来看不合清理有如下几条:
  一:关于项羽如何夜击秦军或是诈坑秦军。这点不合理性连康熙皇帝读史都看出破绽: “即如所载项羽坑秦卒二十万,夫二十万卒,岂有束手待斃之理乎?”二十万秦军不是没有反抗能力的,面对屠杀岂能不反抗?另外从诸侯兵力的对比上,史记上记载诸侯联军一共四十万,除秦军外只有二十万;汉书记载诸侯联军一共三十多万,除秦军外只有十多万。不论是哪种情况诸侯军的兵力都是弱于秦军的。
  二十万人的军队如何能在一夜之间将二十多万人的士卒悉数杀死并全部坑埋呢?二十多万人相对于二十万人并不是一个绝对劣势,特别是被置于死地的时候,那种由求生欲望激发出来的反抗力量是不能低估的。而且根据《史记·项羽本纪》中的记载,项羽“使长史欣为上将军,将秦军为前行”,说明“秦军”是没有经过改编的军队,是具有较强的战斗力的部队,是有组织的武装,并不是被解除武装的俘虏。当二十多万人的武装因被置于死地而奋起反击的时候,二十万人能否战胜他们都有疑问,更遑论被坑杀于一夜之间!诈坑就更不可能了,二十万全副武装的秦军突然被要求莫名其妙的挖大坑,岂能不怀疑乎?何况要挖多久多大的坑?另外挖好大坑,也得诸侯军对其进行包围才能进行屠杀。二十万军队的调动并杀气腾腾的包围,秦军岂能不知?
  二:根据史记的相关记载,项羽统率的军队的数量在发生新安坑杀后,似乎没有大的变动。根据史记秦楚之际月表记载:十月份项羽率领诸侯军四十余万,西至河南;十一月发生诈阬杀秦降卒二十万人于新安;十二月达到新丰鸿门时,项羽统率诸侯军四十万。也就是说在十一月项羽杀掉二十万秦军后,其率领军队竟然没有多大的变化!新安距离函谷关仅仅七十多公里,仅仅三天的行军就可以达到。基本上排除了项羽在灭掉秦军后,另外有新势力投靠,补充了二十万军队的可能性。从兵力的增减,我们可以肯定所谓的坑杀二十万基本不是事实。
  三:根据史书记载,我们知道章邯和诸侯会盟不是投降,而是结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章邯和诸侯之间仅仅是合作关系,秦军保持很大的独立性,有完整的编制,并且并未解除武装。鉴于秦军的威胁,项羽做了一定的防御措施,把章邯留在楚军中,使得秦军群龙无首。另外派和自己关系亲密的司马欣带领秦军,重要的是把秦军安排在诸侯联军的前列,使其无法进攻诸侯军,只能用于前锋开路。也就是说诸侯军和秦军并没有编列在一起,而且对于这支具有战斗力的秦军是大为忌惮,提防甚深,怎么可能发生“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轻折辱秦吏卒。”呢?只会出现一些边缘地带的摩擦,这些摩擦是任何军队都存在的。秦军何至于要造反?以至于项羽感到威胁要杀之而后快呢?
  四:根据史记的记载,秦军商议密谋造反的理由竟然是:“今能入关破秦,大善,即不能,诸侯虏吾属而东,秦必尽诛吾父母妻子。”项羽坑秦卒时,秦朝已灭亡一个多月了,新安距函谷关七十多公里,至此尚不知秦王朝覆灭的信息,实在不可理解。何况秦军跟从诸侯入关,很难想象其竟然期望诸侯灭秦。另外项羽汇聚四十万大军,一路势如破竹,离函谷关只有三天行程了,秦军竟然认为联军无法入关灭秦。
  五:根据史记的记载,项羽杀光二十万秦军,而只留下了章邯、长史欣、都尉翳三人,这个也不符合实情。实际上章邯封为雍王后,手下还有一只精兵,估计就是二十万秦军的一部分。后来这批军队成为刘邦东进的一支,其中刘邦骑兵的基础就是章邯旗下的秦骑兵。
  另外有名有姓可考者就有两人,其中一人是秦将赵贲,赵贲是开封守将,刘邦曾攻开封不克。此人当一直守卫开封。秦二世三年七月,章邯与诸侯会盟,开封作为章邯军的大后方,必然没有陷落诸侯军中,而后的几个月诸侯联军扫荡河内郡、河南郡,必然不会留下东方一个钉子,这个时候或是赵贲降楚,或则是被诸侯俘虏,加入章邯军中。后来刘邦从汉中进攻平定三秦时,赵贲又在三秦为章邯将,后被汉军击败。
  另外一人为吕马童,项羽自刎前曾经赠头颅给吕马童,原因是吕马童是故人,看来彼此比较熟悉。而《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中吕马童:“以郎中骑将汉王元年从起好畤,以司马击龙且,复共斩项羽,侯,千五百户”也就是说吕马童在刘邦定三秦的时候以秦军骑兵将领的身份投靠刘邦。可见吕马童为故秦骑兵将领(刘邦手下骑兵基本以秦骑兵为基础组建的),而和项羽打过交道,推测只能是章邯的部下,所以和项羽有过一段时间的接触。 所以二十万秦军大多数都是归于章邯等其他三王,或则被解散回家,二十万全部被坑杀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综上所述,关于新安坑杀有几点可以协商。
  一:章邯军与诸侯军是联盟性质,章邯军是有完整编制全副武装的精锐士兵,所以后世指责项羽杀降是不存在,毫无道理的。因为章邯军根本不是投降了项羽,也就根本不存在所谓的杀降。
  二:从以上论述我们可以断定新安二十万大屠杀是不存在的,也不可能存在的。根据史记的记载,可能当时出现了部分秦军士兵的哗变,项羽军队是在平叛中消灭了秦军叛军。而诸侯军士兵欺负秦军士兵可能个别存在,也是正常的摩擦,某些诸侯军气高趾昂的指使秦军做事也是存在的。别有想法,抱有阴谋的秦军将领利用个别摩擦造谣生事,欲以造反才是真实的情况。另外项羽把章邯置楚军中,以司马欣为上将带领秦军前行,司马欣威望不够,无法控制这帮骄兵傲将也是出现造反苗头的主因。
  此时,镇压并消除危机,是任何一个军事家都必须做的事情,不能就此事断定项羽杀降残暴,冲动易怒,并认定项羽对秦军充满仇恨和报复心理。项羽连杀叔之仇的章邯尚能容得下,岂能容不下区区秦兵乎?
  三:史记记载项羽坑杀秦军是和黥布、蒲将军商议,黥布、蒲将军具体带领楚军负责执行的。这里要明确黥布、蒲将军直属兵力在巨鹿之战前明文记载只有二万,经过巨鹿之战后只会更少,就算得到降兵的补充,亦不会差距太大。或则有人会认为,不见得仅仅黥布、蒲将军直属兵力,别的将领一起参与也有可能。关于这点首先史记没有记录有别的将领参与此坑杀,另外史记记载是楚军坑杀了秦军。项羽率领的诸侯联军二十万是汇聚了赵、齐、燕、魏、韩各国的兵力。而楚军兵力占据分量并不大,楚军巨鹿大战前五万兵力,得到补充后亦不会到十万,估计七八万左右。所以新安坑杀,实际最多也就出动了几万楚军。至于秦军叛乱的人数更是远远少于此数。
  四:“项王诈坑秦降卒二十余万,唯独(章)(司马)邯、(董)翳得脱。”这是严重不符合历史的。这种说法是从何而来呢?我们发现最早宣扬此论调的是韩信,韩信最早作为项羽郎中参与过巨鹿之战,并追随项羽入关。全程参与过项羽新安平乱的经历,对此事所知甚详。后来投奔刘邦,在著名的汉中对进言刘邦,论定三秦之战略,其中侃侃而谈“且三秦王为秦将,将秦子弟数岁矣,所杀亡不可胜计,又欺其众降诸侯,至新安,项王诈坑秦降卒二十余万,唯独邯、翳、翳得脱,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今楚强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爱也。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于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关中民咸知之。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
  这里韩信信口开河,不顾事实。史记明明记载刘邦屠武关,在他嘴里成了秋毫无所害;所谓的怀王之约根本就是政治阴谋,到了他嘴里成了大王当王关中,关中民没有不知道的;另外历史可证明刘邦拿下关中费尽千辛万苦,谈何传檄而定?所以笔者认为韩信宣扬的诈坑秦降卒是不顾事实的污蔑,其目的是为激起关中父老对项羽、章邯等人的仇恨,以及打击章邯等秦人制秦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为刘邦入主关中树立道德理论。另外不论是汉政府的官方记载,还是刘邦脱口而出的项羽十大罪状,都和韩信其语类似,可见韩信是项羽诈坑秦降卒二十余万的始作俑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Nexer提供广泛的专业服务和高度专业化。我们为私人和上市公司提供服务。我们拥有超过35年的经验。
  • 手机触屏版

  • 手机APP

  • 微信公众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 星点互联设计
  • 苏ICP备15516793号 | 营业执照   |星点互联科技有限公司|鲁ICP备19001237号-21|鲁公网安备 4236902302000354号 QQ|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21:00

微信:yituqu520

QQ:1575389080

扫码添加微信好友

Q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