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借口个体差异,来忽视技术体系的优势,离开这个基础,谈什么都瞎掰
比如泰森,同样练了十年太极的泰森和十年拳击的泰森谁厉害?
练了十年形意的播求和十年泰拳的他谁厉害?
这是在同一个体情况,花费同样多的时间和训练成本下,技术体系的优劣就会暴露无疑。
否则没有厉害的拳,只有厉害的人就是流氓逻辑:
比如泰森和邹市明,泰森可能练练基本身体素质,都能打练拳击的邹市明,篮球运动员马健和五岳散人说过,无论你练什么,徒手你也打不过我,这是个体差异太大的原因。
你不能拿个体差异的借口,来遮掩技术体系的优劣,今天看专题片,杨晓龙,拳击馆的老板,练了十年武术,被练拳击没多久的人在外滩给打了,之后专心练习拳击,成为改革开放后中国拳击队第一任队长,这就是没有个体差异情况下,技术体系和训练不同造成的实战差异。
有些人忽略了很重要的前提,同一个个体,在不同的成长环境、技术培训体系下,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同强度的训练,可能结果很大差异,就像踢球,你从小接受阿贾克斯青训和你接受国内某个俱乐部的训练,时间和强度一致,五年后会不会有差异?这就是环境和技术培训体系的差距
所以这种比较最好当事人,比如修炼过传武和现代搏击的人,最好还有实战经验,他们来谈谈体会,会更好。
北拳王张立德,写过传统武术桩功和拳击的结合,能够发挥更大的实战作用,同时把一些练法糅进了拳击训练里。
|
牟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