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 Fri : 09:00 - 17:00 上海静安区市北高新38号
访问手机版

扫码访问手机版

App下载

手机扫描下载App客户端

微信: 13175635983
返回顶部
个人观点说说为何武术的技击性越来越差?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4977次阅读 1次回复
猜羡
2017-9-16 08:07:37
任何传统武术,它的训练目的都是“技击”。不讲“技击”的武术,只能是徒具外形而无“灵魂”的“武舞”。自古以来,衡量武术水平高低的唯一标准也始终只有一个――“技击”。因此说武术中的各种训练手段都是紧紧围绕“技击”而设计的,而这些为“技击”精心设计的训练手段,便是为提高格斗技能而练习的种种“功夫”。这些“功夫”,则是我国武术的“精髓”和“灵魂”。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我国大多优秀的技击功夫都失真或失传了。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在于以下。

时代禁锢了武术真功




无论何种技术,都会被打上时代的烙印,武术也不例外。过去,习武者的目的几乎都是为了格斗技击,而现在人们习武大多是为了健身或表演,追求技击者已寥若晨星。这便是时代和社会导致武术技击真功失真失传的一个宏观因素。从微观上来看,尚有以下几点:




人为的摧残


明清时期,是我国武术水平的巅峰时期,也是历史上武术活动的鼎盛时期。在清代,“反清复明”活动此起彼伏,武林义士为了反抗满清的压迫,前赴后继地跟清王朝顽强斗争。为此,统治者在加强朝廷武备的同时又严禁民间练武,大大地阻碍了我国民间武术的发展。据说福建九莲山的南少林寺就是因“反清复明”而被官府以“少林寺整军经武,图谋不轨”的罪名围剿并一举焚毁的(大概是在康熙年间),最后逃生者只有五位高僧,可以说这是对南少林武术的一次大浩劫。而位于河南登封的嵩山少林寺却在1928年被军阀石友三放火整整烧了四十五天,大量珍贵文物均被付之一炬。若不是寺僧永祥和尚在火焚寺院前,将四十多卷少林禅武秘籍复抄后于养病期间带回东北老家秘藏的话,也许我们再也无法看到有关少林武术完整的记载和理论体系了。




十年文革,武术被诬陷为“教唆小青年打架”的“复古典型”而倍受摧残。记得我的一位武术老师在回忆他跟爷爷学武时说,只有在夜深人静时偷偷学练,只怕有人知道后被“戴帽子”,批斗。还有一位年逾七旬的老师,说他幼时家庭殷实,因自己酷爱武术,父亲便四处聘请武师来家给他授艺,甚至凡在街上见到卖艺的,都将其请至家中拜师求学。就这样,他先后经师十数位,学了不少东西。但“文革”时却被抄家、体罚……自己多年来收藏的各种武术器械和珍贵资料也均被没收。当我问他那时还是否坚持练功时,他苦笑着对我说:“那时候成天想的只是能吃一个馒头填填肚子,在饥饿的折磨下,哪还有练武的劲儿”。以致后来我随他学艺时,他已将以前所学的东西忘了大半。另外,现成都草堂干部疗养院方宗骅先生(峨眉剑派内功23代传人),在自述他随武医高手罗海林习艺时,罗师正被当作“技术权威”、“巫医”而批斗、抄家、体罚,因此只能“授余皮毛,权作应付”。而方宗骅要拜罗海林为师时,罗海林当时的心情却是:“余今生死未卜,尚在‘改造’中之罪人,相形之下,大谈天渊,拜师授徒之事,诚可宜乎”?可见,“文革”对老一辈武术家的身心摧残是何等严重!

俗话说:“一朝被蛇伤,十年怕草绳”。即使在“文革”后,幸存的好多武术家也因心有余悸而息隐武林,终生不谈武。就是重开山门者,“文革”对他们身心的摧残也令他们心灰意冷,只教些所谓“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健身武术,很少涉及到武术的深层方面。这种对武术的人为摧残,是令武术技击失真失传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环境和条件的限制


记得在以前的《武林》杂志上,曾看到过一篇著名武术家万籁声先生回忆其师刘百川的文章。依稀记得文中说刘百川自跟随少林高僧杨澄云后,每日必在深山中与老和尚踢打滚翻、腾闪跌扑地练实战技击。老和尚希望刘百川学到的是真功夫而不是花拳绣腿,所以每次对搏都毫不留情,刘百川常常被摔打得遍体鳞伤。凡此整整十数载的真打实摔,才使刘百川成为清末民初誉满海内外的一代名家,人称“江南第一腿”。另外,《武林》总第24期中有一篇署名为“晓悟”先生的《自然门问答》,该文中说“南北大侠”杜心武的师父徐矮师当年习武时“每日除课读外,即是练功。环境、经济都无须考虑,老师跟随十年,练的都是真刀真枪的厮杀。从小练就各种软硬功,方得成功”。文中又谈到万籁声先生说:“杜师曾言:‘我的功夫,与矮师比起来,诚九牛之一毛耳。’而今我的功夫,比起杜师来,可能抵其一半而已,真是每况愈下,曷胜浩叹”。因此该文作者写道:“究其原因,皆为时代不同,所习之程度亦不同之故。今之青年要学自然门,有此时间否?有此环境否?亦有此经济条件否?倘若能办到,亦有此老师跟随其十年否”?这一连串发问,对生活在快节奏现代社会的人来说,每一句都如一记重锤敲在心上。所以说武术技击失真失传的又一大原因便是学习环境和条件所造成的。




现代社会选徒困难


首先,内行人都知道,练习武术技击是一项非常单调、乏味、辛苦的活动,练功时身心方面所受到的痛苦,非常人所能承受。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和环境越来越方便舒适(尤其在城市)。另外,现在的城市人几乎都是独生子女,这些独生子女理所当然地都受到了娇生惯养。好多孩子在成年后连生活都无法自理,而要他们每天起早贪黑,忍受身体的各种不适去练功,更是无从谈起。笔者曾辅导过一些孩子练武,刚开始时他们个个信心百倍,几天后一个个便垂头丧气,把练武视如魔鬼一般可怕,唯恐避之不及。并有不少父母一看到自己的“掌上明珠”在严厉的督促下不能偷半点懒地受苦受累,心疼之际,不是对教练产生不满,便是将孩子带走。这种不能吃苦耐劳的劣习,使武术真功的普及面越来越窄。
其次,现在有些青少年显得流里流气,满身“痞子”气。这种人拳师们一见就倒胃口,谁愿收其为徒?武林中素重武德,武术家们对一些实战性特强的武术功法,遇不到可心人时,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宁可失传,绝不妄传”。


重套路,轻技击


当武术的格斗性逐渐被先进的现代化武器代替后,它开始被一些江湖艺人不断地加工润色,编造出数不胜数的以花样为主的表演套路而供人欣赏。这样,套路便如文人组词作文章一般越编越多,形式丰繁,逐渐形成重形式、轻内涵的武术传承倾向。比如现在的竞技武术,越来越向“高、难、新”方面发展,一些与技击毫无关系的体操、舞蹈动作在套路中的频繁出现,真使“武术”变成了“舞术”。本人所遇初习武术甚至习武有年的一些武术爱好者一味追求的也仍然是套路。他们常以所学套路的多寡来衡量一个人功夫的高低,诚可叹也!这种只注重繁杂的套路训练而轻视单操技法和功力的武术传承方式,亦是导致武术技击功夫失真失传的主要原因。




保守思想湮没了武术真功






艺不尽传,留下一手


人们常说:“文长武短”。武术界的保守思想直到现在依旧很严重。师父在教徒弟时常留一两手绝活不授,直到临终时才将其秘授给最赏识的弟子。其实,某些功法在身体健康时反复讲解示范徒弟都未必能够掌握,而在弥留之际的传授,能得其精义的弟子恐怕就很少了。如此你留一手,我留一手,久而久之,武功中的精华东西也就理所当然的越来越少了,这种思想在我的几位老年师父身上都很突出。还有,同行互教互学、切磋技艺时也相互保守,不示真技,互留一手,使一些好功法的流传面越来越窄。不过我也并不赞成毫无保留地将某些杀伤力特大的功法都和盘托出,公布于众。这样,恐怕会对社会造成一定的危害。


对武功“劲力”的保守


其实,任何传统武术原本都很重视“劲力”的修炼,不修炼“劲力”的武术是毫无内涵的、残缺不全的武术。武术技击的高层次,其实就是互相“较劲”的过程,并非单纯的拳来脚往。但武林中素有“宁教十趟拳,不授一种劲”之说。由于对练劲过于保守,人们都一致认为只从拳套中就能练出沾手飞人的慑人“劲力”。其实,练劲是有专门的筋骨训练方法的,所谓“大道至简”是也。
经过上述分析,我们也就不难明白为什么现在所见到的大多数拳法徒具外形而无明显劲力的原因了。

讲的有些对头,是你本人的作品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精彩评论1

讲的有些对头,是你本人的作品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Nexer提供广泛的专业服务和高度专业化。我们为私人和上市公司提供服务。我们拥有超过35年的经验。
  • 手机触屏版

  • 手机APP

  • 微信公众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 星点互联设计
  • 苏ICP备15516793号 | 营业执照   |星点互联科技有限公司|鲁ICP备19001237号-21|鲁公网安备 4236902302000354号 QQ|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21:00

微信:yituqu520

QQ:1575389080

扫码添加微信好友

Q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