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 Fri : 09:00 - 17:00 上海静安区市北高新38号
访问手机版

扫码访问手机版

App下载

手机扫描下载App客户端

微信: 13175635983
返回顶部
太极拳内劲与人体筋骨结构变化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5126次阅读 0次回复
太极拳内劲与人体筋骨结构变化
一、对太极拳内劲的初步认识

  太极拳内劲的形成,在开始修炼阶段要通过放松等手段,结合意念、内气等因素综合磨炼而成。内劲的形成,是因为人体的筋骨、肌肉等结构产生了一系列变化,这种微小的变化不易被察觉所以许多人就误以为内劲仅仅是一种用力的感觉,而忽略了内劲的产生是人体结构微观上发生变化的结果。

  让我们来了解下人体结构在内劲形成过程中是如何发生变化的。

  什么是太极拳的内劲呢?可以肯定地说,内劲是一种肌肉力。任何人体的劲力是离不开肌肉力而无故产生出来的,不管你有多少内气,或用了多少意念,只要你移动身体,就必须用肌肉力。那么为什么自古以来太极拳的先辈们就直教导我们要练气,要用意不用力呢?其实这是练功的过程,练气或练意,都是为了更好地用力,更好地利用人体的肌肉力。这就是太极拳创造出来的奥秘,练太极拳就是要从练气、练意开始。很显然,内劲一定是肌肉力在“气”和“意”的配合下,所形成的一种新的肌肉用力的配合方式,民间常把这种力叫作“丹田力”。陈式太极拳中就有通过丹田内气的运转来练习太极拳的内劲的。但是也有其他的训练方式,比如杨式太极拳有的就是利用意念身体上的各种气圈、气球等来进行内劲的训练。为什么这样就可以练出内劲,就可以形成肌肉新的用力配台方式呢?原来,意识通过人的神经和内气,可达到调整矶肉的目的,肌肉的不同协调变化,就产生了各种的勤力。在这里,最重要的就是意识或意念,通过特定的意识,可以使肌肉产生某种变化。

  然而单单认识到这点是很不够的,因为人们会产生一种假象,以为在太极拳运动的过程中,只有意识的参与,才能有内劲的产生,圆此练拳.用拳都不能离开意念,没有意念就没有内劲。而真实的情况是,内劲一旦形成,已经随时可以出现,就说明肌肉已经发生了某种变化,这时就再无需什么意念和所谓的导引内气来生成内劲了。

二、对太极拳内劲的机体结构认识

  那么,当内劲已经随时可以出现时,肌肉产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当今人们可能很想通过现代的生理学或解剖学来看到这样的变化,但是很可惜,目前的生理学或解剖学还不具备准确破解这种现象的能力。但是我们如果用构建于中国传统的医学与武术理论体系之上的经络理论,不必借助各种的仪器,而是直接通过对人体自身进行各种试验与观寮来解释这些内劲,将有可能得到比较台理的认识。

  譬如:太极拳中最重要的一种肌肉用力方式就是“节节贯穿”,很多技术都是建立在这“节节贯穿”之中的,这是老一辈武术家自身人体试验的总结。这“节节贯穿”是如何贯穿的呢?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自己的肢体像老蛇那样蠕动,就是节节贯穿了。很明显,这种认识只着眼于最易观察到的大块肌肉群所做的同种运动,因此是很粗糙的。实际上,“节节贯穿”最重要的特征是,整个人体的各个肌群,在进行很精细的肌肉运动,因此必须存在一种精确的肌肉结构,能在同时间里互相联系互相挤调作用。

  这种能使身体在不同的各种情况下随时做到“节节贯穿”的肌肉结构是什么呢?是全身肌肉在通过锻炼后产生的条有明确线路,能明确感受到的筋状感肌肉,民间就称之为“筋”。在有些拳种的理论中,也说到“筋”的出现。但是据说这种“筋”是看得见的,而且很大,很粗,那么这肯定不是我这里所说的“筋”了。太极拳练出的这种“筋”,是与经络的走向有关的.它的“筋”路。很多与经络的路线差不多,就是说经络参与了这种“筋”的产生(如图1所示,身体两条的“筋”的路线圈)。

  可以明确地说,这“筋”不是我们解剖学中的“筋”,而是一种肌肉感,一种磨练出来的,高度协调的,有一定线路的肌肉作用力形成的线路,给人的感觉就是条筋或多条筋在同时用力。不同的劲力,有不同的“筋”。因此要练出各种筋来,是不容易的,要百练才能成“筋”。如果错误地理解成是解剖中的“筋”,你就发生了偏差,那么这根“筋”就无法体会到。

  而且这种“筋”在身体中的存在不是条或几条,而是密布身体,功夫越浑,这样的“筋”就越多.越精细.越微小,控制身体的作用就越大,最后出现的如图2所示的身体结构。

  从图中可以看出身体上已经形成了从头到脚很多的肌肉“筋线”,这些筋线可以看作是弓箭的弦,个个可以发力,传统太极拳理论中所说的“身体备五弓”的说法,只是个大体上的说法。真正应该是身体“处处备弓”,也就是“何处碰到何处发力”,这就是太极拳真正内劲的一个重要特征。

  上述只是太极拳的一个纵方向上的筋线,这是不够的,还育横方向上的筋线,如图3所示。

  这些筋都是人体经过不断练习后产生出来的,是光靠单的方法练习得不到的,它是通过练气、练意练肌肉等方式下,互相作用产生的结果。因此,“筋”是由肌肉统一协调作用而产生的力量定向作用的感觉,即“筋”是由肌肉力组成的,虽不可见,但可感觉得到。如果从细胞的角度来理解,这些筋就是肌细胞电荷有序排列的结果,使神经细胞能够控制定向的肌肉收缩。要产生如此精细的肌肉运动方式,没有经过正确的、艰苦的磨练是达不到效果的。所以说内劲的人体结构上的变化是微观的,是经络血气上的变化,是细胞电荷的变化,是肌肉协调用力调整的变化。在这过程中,你的肌腱,骨骼关节,韧带等在肌肉力的作用下,一定会也会发生一些看不到的微调,虽然看不出,但是有些现象是可以感觉得到的。

三、从“筋”看内劲的技击运用效果

  有了对“筋”的概念认识,我们就会明白太极拳训练中强调“不用力”的真实意义。太极拳实际运用是要靠这种“不用力”百练而来的“筋”来实现技击的。而且用“筋”来进行搏击,就会给人不要用多大力的感觉,感觉很轻松,这时也不妨称之“不用力”了。这种“筋”显然变化多端,可大可小,可柔可刚,可散可聚,可圆可方,上下变化,左右逢源。只有具备这样的“筋”,才能在各种的场合中运用出各种劲力.才能在快速的搏击中做到“引进落空”、“粘沾连随”,也就是说这种由纵向和横向组成的“筋“的网络中,在每个点上都能发出各种劲力来。

  关于这种“筋”,有一点认识是非常重要的,即这些筋是互相联系的,而不是僵死的、固定的,它可以通过对对手劲力变化的感知,做出恰如其分的反应,因此我们说的“筋”.如果用“活筋”来描述则更准确。

  当你具备了这些“活筋”,你会发现你在练太极拳各家门派的各种动作,做各种发力时,都能运用自如,终于就会体会到各家门派只是道路不同,形式不同,而目的一样,这个目的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就在人体这种“筋”的构建上,寻“筋”的路径是多样的,不在什么门派,什么形式。只要是适应你自身的环境与特点,就是最好的路。

  也许,在以往的太极拳理论中,并没有这样关于“筋”的阐述。本文只是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是思维方式上的某种变化。在实践的过程中你会发现,换一个角度进行思维,太极拳的各种经典理论有可能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Nexer提供广泛的专业服务和高度专业化。我们为私人和上市公司提供服务。我们拥有超过35年的经验。
  • 手机触屏版

  • 手机APP

  • 微信公众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 星点互联设计
  • 苏ICP备15516793号 | 营业执照   |星点互联科技有限公司|鲁ICP备19001237号-21|鲁公网安备 4236902302000354号 QQ|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21:00

微信:yituqu520

QQ:1575389080

扫码添加微信好友

Q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