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 Fri : 09:00 - 17:00 上海静安区市北高新38号
访问手机版

扫码访问手机版

App下载

手机扫描下载App客户端

微信: 13175635983
返回顶部
陈氏太极拳历传名人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3376次阅读 1次回复
陈氏太极拳第八代传人--陈垚

  陈垚(1837·--1916),字坤三,仲甡长子,叔伯弟兄排行第二,为陈氏十六世。太极拳第八代传人。幼年随父习拳,父寄厚望,倾其所学。潜心钻研苦练,少年有成。19岁入武庠,仍每年练拳万遍,20年不懈其志。虽个体矮小,不超百斤,但其功夫之纯,一时无两,已达炉火纯青境界,冬穿单不冷 ,夏穿夹不热,蚊蝇不能近其身。晚年时,一次遇一卖炭青年置牲畜于道,阻人行。陈见状不平,右手端豆腐,左手拄拐杖,上前理沦。青年发横,惊马伤人。陈抛起手中豆腐后击拳,马腿折卧地哀鸣不起,复接空中豆腐于手,见者无不称奇。17岁随父辈上阵杀敌,征战十余年,参加大小战不计其数,未曾受挫。

陈氏太极拳第八代传人--陈淼

  陈淼(1834—1868),字淮三,季甡长子,幼随父习文练武。淼天生颖悟,敏而好学。熟读兵书,精于拳法,文韬武略,无一不精。在陈氏十六世拳师中,瞩佼佼者之一。17岁随父辈上阵杀敌,即建奇功。后又参加毫州、六安州等役,屡战屡胜。同治六年(1868),捻军
张宗禹部围攻怀庆,淼率众驰救,以数千人之众,与捻军战。自晨酣战至午,城防得以固守,他身负重创,马失前蹄而中炮身亡,卒年34岁。

陈氏太极拳第八代传人--陈焱

  陈焱(1847—1918),陈仲甡次子,叔伯排行四,陈氏十六世。出生武术世家,自幼随父研文习武,虽武艺不及乃兄垚精,习文不及乃弟鑫高,但亦为十六世中太极拳手之佼佼者。焱与鑫同获岁贡生。平日为人忠厚,孝敬父老,宽厚待人,兄友弟恭,其德其拳皆受乡人赞扬。

陈氏太极拳第八代传人--陈森

  陈森(1843—1926),字愧三,陈季甡次子,叔伯排行三。陈氏家族十六世。幼随父兼习文武,聪慧好学,天赋极佳,精通武术,尤长文才,双手能书梅花篆字。因父兄习武,虽战功卓著,但俱英年早逝,母恐其不测,促森弃武从文,教书为生。森为了陈氏太极拳历史不致中断湮没,光大陈氏太极拳术,晚年倾心续写家谱,以传后世。子椿元,孙女淑贞,能继其业。

陈氏太极拳第八代传人--陈鑫

  陈鑫(1849—1929),字品三,陈仲甡三子,叔伯排行五,陈氏十六世。前清岁贡生。为近代中国体育史上著名的太极拳理论家。自幼随父习武,深谙太极武功之精奥,后遵父命从文,文武兼备有成。为阐发陈氏世代相传之太极拳理,晚年发愤著书。其主要著作有:《陈氏家乘》五卷,《安愚轩诗文集》若干卷,《陈氏太极拳图说》(原名《陈氏太极拳图画讲义》,出版时改是名)四卷,《太极拳引蒙入路》一卷及《三三六拳谱》等。其中《陈氏太极拳图说》为其代表作。该书从1908年动笔,其时,他已年近花甲,至1919年完成,历时十二寒暑。书稿成时,他已近古稀之年。十二年中,他对这部著作倾注了全部精力和心血,多次修改,亲手抄录而不懈。其抄本先后有四稿,每稿洋洋二、三十万言。其毅力、精神确是感人。此书“本羲易之奥旨,循生理之穴脉,解每势之妙用,指入门之诀窍。一洗拳术家守秘不传之故习,举数百年来陈氏历代名哲苦心研究之结果,慨然笔之于书而无所隐。”鑫无子,书成贫且病,遂召侄椿元于湘南,以书稿授之,嘱其“若可传则传之,不则焚之,毋与妄人也。”1930年,唐豪发现书稿,经多方努力,几经转折,方于1933年出版行世。此时,鑫已逝数年。出版时,有人在书上加了些错误观点,兜售其奸,不置一驳。瑕不掩瑜,陈鑫的著作正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向太极拳高峰攀登。

陈氏太极拳第八代传人--陈延熙

  陈延熙(1848—1929),陈氏第十六世,陈耕耘次子,陈氏太极拳第八代传人,与兄延年承继父业,拳艺高超,虽入化境,仍不松懈,常夜睡木凳,醒后即练拳不止。耕读之余,教习子弟。光绪二十六年(1900),袁世凯督鲁,见乡人为陈耕耘所立碑记,知太极拳为陈氏所专精,遂派 人来访,意请其授己子业。因陈耕耘已逝,遂聘延熙前往教子侄武术。袁府各派武师,多嫉妒之,但与之比较后,无不心服。自鲁而津,教授六年,后以母老辞归,以教子孙拳术和行医终于故里。

陈氏太极拳第八代传人--陈复元

  陈复元,字旭初,陈氏十六世,初学太极拳于陈耕耘,为陈氏太极拳第八代传人。功成后复从陈仲甡习新架(小架),故太极拳大小架式均精到绝伦,功夫纯厚,发手能柔如绵,坚如钢,刚柔随心,尤以太极拳理论方面造诣颇深,有拳论传于世。在《太极拳论》中,他从“开合与阴阳”、“运化转关”、“虚实”、“变化”、“步骤”、“腰档之开合”、“太极拳之圈”等方面论述拳理,这些理论,后由其子子明阐发成书。他一生往来口外数十年,未遇敌手,诚为太极拳一代名师。
陈氏太极拳第九代传人--陈发科

  陈发科(1887—1957),字福生。陈氏十七世,太极拳第九代传人。自幼师承乃父延熙。他是近代陈式太极拳史上的代表人物,对发展和传播太极拳作出了杰出贡献。他从本世纪20年代中期到50年代中期,长期在北京教授拳术,使陈式太极拳逐步走向社会,为社会所熟悉。当时的武术诗人杨敞(季子)有诗云:“都门太极旧称杨,迟缓柔和擅胜场。不意陈君标异帜,缠丝劲势特刚强。”他功力深厚,拳艺高超,刚柔相济,采、挒、肘、靠、拿、跌、掷、打,兼施并用,以不见形的高超技法将人跌出,威力惊人,在京独步一时。在教学实践中,他于陈式老架招式中,增加了不少转腕缠绕动作,缩短了练功周期。由他修改、其 子照奎定型的太极拳,一路(83势)、二路(78势)现称为新架太极拳。因其为人忠厚,武德高尚,淡名利、讲信义,深受京都武术界人士推崇,尊其为拳术大师“太极一人”。他一生授徒甚多,桃李遍于海内。其著名高徒有:沈家桢、顾留馨、洪钧生、田秀臣、雷慕尼、冯志强、李经梧、肖庆林等和其子照奎、照旭以及女儿 豫霞。这些人,有的如今仍活跃在中华武坛上。1963年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陈式太极拳》一书,便是由其弟子沈家桢、顾留馨所著。其中一、二路太极拳式均根据他晚年拳式所定,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武术遗产。

陈氏太极拳第九代传人--陈子明

  陈子明(1872一1951),陈氏十七世,太极拳九代传人。从小跟父、叔学习太极拳,功夫纯厚,且备明拳理,青年时已成名手。曾在怀庆府(今沁阳市)成立国术团体传授太极拳,学者众多。后经人推荐,又到上海、南京、西安教练拳术。其不负家学,教拳术不遗余力。授拳之余,捉笔为文,写作、出版了《陈氏世传太极拳术》,将自己习武的心得,师承教诲,太极拳大要、架势,详加解识,深受武术界同仁欢迎。当时的南京国术馆馆长张之江、教务处朱国福、河南国术馆刘丕显、沧州武术名家姜容樵等人均为本书作序,赞其“抱负绝学而不倦于教诲”,“不私其家传之秘”,“立言不流于夸诞”,“使读者一目了然”,对太极拳的推广、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南京授拳期间,结识了南京国术馆武术家、武术史研究家唐豪(字范生)。唐为了弄清太极拳的来源和演变。在陈引导下,三下陈家沟进行实地调查。他们查阅陈氏族谱、家谱、墓碑,走访遗老,掌握了大量的历史资料,经过反复考证,终于冲破一些封建文人和一些武术界人士出于狭隘的偏见和门户之私,胡编乱造,认为“祖宗越老越好”,从而不惜攀仙附道、无中生有的重重迷雾,确认陈家沟是太极拳发源地,陈王廷是太极拳创始人。陈子明可谓对太极拳的发展、传播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陈氏太极拳第九代传人--陈克忠

  陈克忠(1908—1966),字子纯。陈家沟陈氏十八世,太极拳第九代传人。自幼随族祖、近代著名太极拳理论家陈鑫习学陈式太极拳小架十余年,在族祖的言传身教影响下,他刻苦练功,从不间断,拳艺精湛,探讨拳理,理法独到。深得太极拳、械套路精髓,各项单、双器械,以及推手、散打、点穴、擒拿无不体用精熟,甚为师厚爱。其师弥留之际,授以有关拳事文稿及《三三六拳谱》,嘱其严守箴规,宁缺勿滥。忠跪泣受命。师逝后,其力遵师训,修进功夫,对太极拳奥旨进一步领悟。
  1932年,他和陈省三一起,受聘于“县立师范”“男子高等小学堂”“女子小学”教拳至1936年,后又到焦作等地授拳。1940年,为躲抓兵之灾,只身流浪西安,以拉车为生,但怕所教非人,从不轻易授拳。后又避难武汉,一边打工糊口,一边授徒不收分文。直到解放才返回家乡,一边种田,一边设帐授徒。其教学先则力讲武德及为人之道,而后,因人施教,循序传授,深入浅出,一丝不苟,深受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他授拳十余年,学生遍布陈家沟,但他从不收分文报酬。由于他的无私奉献,使太极 拳小架在陈家沟再一次得以普及和提高。他门下优秀弟子颇多,如陈伯先、陈伯祥、陈清林、陈俊凌等。他不愧为陈氏同辈份中小架太极拳的代表人物。他毕生传播太极拳,功不可灭。

陈氏太极拳第九代传人--陈克弟

  陈克弟(1905—1984),陈氏十八世。幼年即偕堂弟克忠从族祖陈鑫学习陈式太极拳小架,昆仲皆得真谛。抗日战争爆发后,旅居西安,协助族兄金鳌教拳。50年代末,他移居开封,在开封玻璃厂教拳。1976年,他应开封市体委邀请,在汴京公园公开授拳,又在全市组织了辅导站、点。从此,他不顾时已年过古稀,又作过两次手术,利用休息时间,到各辅导站、点组织教学、辅导,风雨无阻。一时,随他练拳者达 千余人。对学员提出的问题,他不厌其烦地反复解释,亲自示范,镇日以授业解惑为乐。对外地来汴求教者,不但悉心辅导,且留吃留住。他精湛的拳艺,一丝不苟的教学风格和正直、严谨、无私奉献的品德,赢得了广大学员的尊敬和爱戴。在此期间,他还邀陈式小架传人陈伯先、陈伯祥、陈立清等多次赴汴对学员进行辅导、示范,使广大学员在普及的基础上得以进一步提高,涌现出了不少佼佼者。他辛勤一生,为传授和发扬光大陈式太极拳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培育的太极之花,已在开封古城结下了累累硕果,使开封成为全国少有的太极拳小架的重要基地。

陈氏太极拳第十代传人--陈照丕

    陈照丕(1893-1972),字绩甫,陈氏十八世,太极拳第十代传人。是近代陈式太极拳史上又一重要代表人物。他少从父学拳,稍窥门径,未得精研。后经延熙、品三及发科指点,勤学苦练,拳艺高超。1927年,曾在温县国术馆任教。1928年受聘到北京传拳,应约在宣武楼立擂,17天未遇敌手,名声大震。时北平市政府,朝阳大学、中国大学等17个单位慕艺延聘任教,陈氏太极拳精奥始为人知。1930年,应邀到南京市政府、全国运动会国术裁判和第二届国术国考评判委员。南京沦陷后,他不愿在敌占区教拳,毅然返温,在抗日将领范廷兰部教大刀。1940年赴洛阳,在第一战区长官司令部、河南省教育厅、直接税务局等处教拳。1942年应黄委会委员委员长张含英之请去西安教拳。抗战胜利后,随黄委会迁回开封。1948年参加革命。1958年退休返里,同年三月参加省武术赛,获太极拳第一名。1962年,在全国武术大会上,被授于“太极拳名家”称号。1964年当选全国武协委员。他晚年家居,致力重振太极雄风,培养一代新人。当今享誉中外的陈氏太极拳中青年名手,多是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他的主要著作有:《陈氏太极拳汇宗》、《太极拳入门》、《陈氏太极拳理论十三篇》等。他是太极拳发展史上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人们为了纪念他,在他逝世后,特为他修了陵园,供游人和后世瞻仰。

陈氏太极拳第十代传人--陈照奎

    陈照奎(1928-1981),陈氏十八世,太极拳第十代传人。陈发科幼子。自幼随父学拳,精通陈氏太极拳理论和擒拿术以及各种技击方法,善于精巧细腻的攻防技术,对推广、普及、提高陈氏太极拳贡献巨大。他先在北京协助父亲教拳。六十年代初,为了继承父亲遗志,毅然辞去北京的工作,至上海体育宫教授太极拳。他的精湛武技轰动上海武术界。后于上海、南京等地公开办太极拳学习班不下百期,学员以千人计。当时沪、宁报纸广为宣传。以后,他又先后在南京、北京、郑州、焦作、石家庄等全国各地巡回教拳20年。1972年陈照丕逝世后,他又应故乡乡亲之请,每年回乡一次,教授青年数月。故今活跃于中华武坛的陈家沟中年拳师,其理论和拳术的提高,均和他的直接指导分不开。沈家桢、顾留馨所著《陈式太极拳》一书出版后,他积极为之校订,并拍摄了其父创新的新架太极拳大部分拳照。他毕生为普及陈式太极拳呕心沥血,踏遍祖国大地,为太极拳事业的发展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因劳累过度,他不幸于1981年5月患脑溢血在焦作逝世。如今,他的授拳教案和自编教材,已由其弟子们整理成书出版。

楼主的病已经好了百分之六十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精彩评论1

楼主的病已经好了百分之六十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Nexer提供广泛的专业服务和高度专业化。我们为私人和上市公司提供服务。我们拥有超过35年的经验。
  • 手机触屏版

  • 手机APP

  • 微信公众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 星点互联设计
  • 苏ICP备15516793号 | 营业执照   |星点互联科技有限公司|鲁ICP备19001237号-21|鲁公网安备 4236902302000354号 QQ|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21:00

微信:yituqu520

QQ:1575389080

扫码添加微信好友

Q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