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云祥说,我教你一个反应跟反击在一起的法子可好?军官一听就服气了 明代的太极拳宗师王宗岳在《太极拳论》中所言:“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也。察四两拔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御众之形,快何能为?” 这段话说到,有力打无力,快打慢都是正常人的本能而已,而不是功夫中的技艺,而“观耄耋御众之形,快何能为?”这句话说的是以慢打快,怎么打?说到手快就不得不提到速度和反应能力,周星驰的电影《功夫》里火云邪神说:“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然而真的是这样吗?我想速度和反应能力很重要,但如果唯速度这个指标是片面的。每个拳种都有反应能力的锻炼,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反应能力,甚至没练过的普通人都有反应能力,只不过不符合拳中的规矩而已。然而,你反应再快,总有人比你反应快,这正如你锻炼的力气再大,也有人力气比你大,身体较弱的人跟身体矫健的人再怎么练也不能比,一把岁数还跟年轻人比反应肯定比不过,更别说人种的不同带来的身体素质的差别,是不是很无奈?跟随西方的训练永远也不可能超越。在拳术中,反应和速度很重要,但单纯的反应是不完善的,因为总有人比你快,而在真正的传统武术中,追求的是终极解决方案。那这个解决方案是什么呢? 《逝去的武林》中曾说,有一日,有位跟日本人打过仗的军官(忘记叫什么,很有名的一个人),是个彪形大汉,会使双刀,听说尚云祥研究一种能够速成的拳术,就来拜访。 他是真正上过战场、肉搏过的人,虽然只是粗通拳脚,但这种人反应极其敏捷,一般练武的人是对付不了他的,这就是“上一次战场,抵十年功夫”的道理。他一副生龙活虎的劲头,周围有什么动静,他脖子本能地一激灵,视线就对了上去,真跟野兽一般。 军官先是拿起大杆子跟尚云祥试试,尚云祥说拿住了,军官回答:要说你能戳我一个窟窿我信,要是说我连杆都拿不住我不信。结果一连试了几次,都是一接触大杆子就被尚云祥打脱手落在地。军官对自己的反应能力很得意,说:“我这怎么样?”尚云祥说:“很不一般。但你这样,反应是反应,反击是反击,没用呀!”他很不服气,尚云祥说:“我教给你一个反应和反击在一块的法子,好不好?” 听完了这句话,军官就服了,说这个法子太好了,用到战场上,孬种就成好汉了,非要每个月发尚云祥一份军饷,尚云祥没要。但那个军官还真给尚云祥发了三四个月的军饷,退回去又送来,最后一个月是从南方寄过来的,那军官后来也许战死了,也许落魄了。 但是逝去的武林中并没有说这个法子是什么,很多看过这本书的武友都很疑惑,各种猜测,有的把它神秘化。实际上这个法子说起来很简单,真传一句话,就是在尚派形意拳中视为发力核心的三催劲,此劲发于丹田,起于脚底,融在每一个动作中。比如肩催肘,肘催手,这些话大家都知道,但具体怎么催动,里面的精微奥妙如何恐怕少有人知。三催劲在使用中也可以称作整劲、抖擞劲、惊乍力等等,《逝去的武林》曾说,李仲轩那次中午去尚云祥家,是在屋里谈的拳,尚云祥坐在木床上,一下抓住李仲轩胳膊,一摇,带动李仲轩整个身体在晃,李仲轩一下子给惊住了,尚云祥就叹了口气:“你是个老实孩子,我这么抓你,就不知道还手呀?” 李仲轩学武的时间已有几年,期间也跟人比过武,受到突然袭击,身上自然会有反抗,可是在尚云祥手里像个小孩似的,挣扎了几下,仍由他摇晃。 尚云祥放开他后说:“一拳打出去很有力量,但被人擒住就没劲了,是什么原因呢?什么地方没劲,就烧在什么地方,你是练拳不练根节呀。” 在形意拳歌诀中讲到三节,对于上肢,三节是腕、肘、肩,根节是肩,对于下肢,三节是脚脖、膝盖、大腿根,根节是腿根。有所谓“三星齐,泰山移”之说,三星就是三节,比喻三节整合,力可移山。 尚云祥“什么地方没劲,就烧在什么地方”这句话道出了形意三催劲的秘密,就是勿使有断劲处,练拳劲如流水,不能凭空跳过关节,这就是明劲在手,暗劲在肘,化劲在身!丹田一较劲,浑身上下皆可打,拳谱言形意拳浑身上下十几处打法,如头打,胯打,脚打等等,其实又何止。有过散打等比赛经验或者打架经验的人都知道,别人打你,你知道躲闪,也知道格挡,练过的人也会格挡躲闪后反击,甚至没有任何经验的人遇到被打也知道抱头,这只不过是正常人的本能反应而已,但反击能跟上就很难了,非要经过专业训练不可,如果能跟上那就了不得了,比如泰森,已经达到了外家拳的巅峰。然而就是防守跟反击之间的时间差,导致了战机稍纵即逝,所以大多数擂台搏击都是互相游斗,寻找战机。所以尚云祥一说反应跟反击合在一起,经历过战场生死搏斗的军官立马就服气了,战场不可能像擂台一样游斗,因为你面对的不止一个敌人,必须在接触之间就分出生死,反应跟反击如果变成一体那会是如虎添翼,如果拿上武器就更明显了,可以参看以前发的关于尚云祥五行刀法的文章。三催劲在实战中起到什么作用呢?比如上面所说的大杆子比试,你速度再快,力量再大,总要碰上我的杆子吧,不论在哪儿接触,就从哪里发劲,练出了整劲,练出了极强悍的抖擞劲,无怪乎一接触对方杆子就飞了。空手搏斗也是一样,在搏斗中,你再快总要碰到我,不论对方碰到我的什么地方,不论我接触到对方的什么地方,就从这里直接发劲,格挡就是发劲,防守就是反击,连防带打,防守防击一体才是真正的形意三催真劲! 李文彬先生曾经回忆到,曾有位武术好手来访尚云祥先生,见其体魄矫健,气势汹汹,进屋后便张牙舞爪口出狂言。问他练什么的,却不作回答,但见其手异于常人,像是练过杀手之类的功夫,尚先生揣度凡是练习铁掌,杀手之类的多是练快手,便于着人发威,估计来人是练番子、螳螂、通臂之类拳术的。想到这儿,胸有成竹,就站起来说:“你好大口气,来,我看看你会什么?”话未落音,刚伸出右手,来人变噗噗带着风声奔面门打来,一连就是几手组合拳,其速度之快竟使先生没看清个数(此时尚云祥年纪已近古稀)。遂以左手从身外往里掩其右手,紧接着又用右手掩身进步,用一个双掩手攻其腹部,把来人打个仰面朝天,摔到里屋的炕上去。那人爬起来脸色苍白,下地说了声“果然名不虚传”,接着像怕人看见似地匆忙走出门去。后来,尚先生说:“他的功纯手快,我若单凭招数手快就很难对付,我给他来个沾手就给劲,也就是沾身纵力,他就必然重心不稳,身手乱了套,再稍微一放劲,他就摔出去了!” 真是妙,沾上就给劲,这正是尚云祥形意拳的秘密,也是中国传统真功内家拳的秘密,不也正是解读了数百年前太极拳宗师王宗岳的那句百年疑问吗?“察四两拔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御众之形,快何能为?” 所以说单纯的拼速度是片面的,你快还有人更快,你力气大,还有人比你力气更大,单纯的唯速度力量这些指标只是西方式的习惯,就好比用解剖去找经络,最终只会变成对身体的摧残,如职业运动员一身伤病,退役年龄大后集中爆发已经说明了一切。而形意拳的三催劲才是真正的终极解决方案,不仅是养生强身,更是形意拳以小胜大,以弱胜强的真正秘诀! 当然形意拳在速度方面的训练更是直指核心,通过桩功、内功、五行拳、十二形拳等锻炼重塑神经系统,筋骨结构,练至骨节通灵处,一身龙虎任横行,无意之中是真意。取天地万物、十二种动物之形神,恢复先天之良能,炼猛兽之灵。一个劈拳下去近一丈远,不仅快,还是整体的快,一动无不动,迅猛而又刚实,这就是令人感慨的真正国术形意拳!
|
一犷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