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芗斋先生曾说:“我在国内参学万里,拜见学家近千人,堪称通家者仅两个半,即湖南解铁夫、福建方怡庄、上海吴翼辉耳。”解铁夫、方怡庄均为心意拳巨匠,吴翼辉则是心意六合八法拳名家。
当时解铁夫已年过半百,为人疯疯癫癫,人称“解疯子”,拳技却已臻化,"与名家较技,如戏耍三岁小童“。王芗斋与解铁夫较技,十战十负。王芗斋曾在解家住了一年,得解老先生倾囊相授。
心意拳大师解铁夫强调练拳要“师其意,不泥其迹。”他说:“中国历史上哪一个武术门派的创立,其创始人的才学、智慧、悟性都是远超常人的。他们集毕生的聪明才智创造了最适应自己特点的一种拳法,又都希望自己的弟子原封不动地继承自己的固定招法和套路形式。可是弟子们的天性、体察能力和爱好特长又不能与先人相同,死板固定的形式束缚了弟子们的通便和创新自由,所以门派一旦形成就走下坡路,质量江河日下,代代徒不如师是中国拳学的普遍规律。”这不能不令人深思和反省。
王芗斋先生虽参学上万里,所遇各家甚多,但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看,他始终走的是访问心意拳传人的这条主线。这可以从1928年王芗斋先生在上海创立意拳时说过的话为证:“我在国内参学万余里,拜见拳家逾千人,堪称通家者仅有两个半人,即湖南解铁夫,福建方恰庄与上海吴翼辉耳。”
王芗斋在湖南衡阳拜见了心意门巨擘解铁夫先生,解先生在武林中,人称“江南第一妙手”。此人年过半百,行为怪诞,很少与人谈拳,人们都管他叫“解疯子”。王芗斋同其交手十次,都输在“解疯子”手下,后来王芗斋先生在教学中,常对弟子们谈到解铁夫先生,据他所言:解先生与人搭手时,忽而手臂坚如磨盘,忽而又软似棉絮。但对方稍有欲动,他就能了如指掌,后发先至,拳术已达神明之境。当时王芗斋先生见比拳不行,便询请以白腊竿比试,解先生笑着回答:“兵器不过是手臂的延长,你手不成,器械也不能胜。”经过较量王先生仍然十战十败。王芗斋即倾心下拜,解先生说:“我纵横南国数十年,所遇名家甚多,但与我交手,皆如三岁顽童,任我施放。今天能与您相会,足慰解某平生。留下来吧,咱们作个忘年之交。”王芗斋先生住在解家,向他学习一年有余,拳学造诣突飞猛进。为以后创立意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乐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