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脚是我国武术中擅用腿法的拳种,特别在北方流传较广。武林中常有“南拳北腿”的说法,而戳脚又素以“北腿之杰”称著,在流传中独树一帜。戳脚的腿法非常丰富,基本功的训练也相当系统、完整。
民国初年号称“奉天三老”的戳脚大师郝明久、杨俊峰、胡凤三,在沈阳传授戳脚和翻子拳。曾任张学良将军的副官的于伯谦,投在“奉天三老”之一的郝明久门下学习戳脚、翻子拳。
一、九转连环鸳鸯腿的源流与发展九转连环鸳鸯腿又名戳脚拳,是我国武术中以腿为主要技法的一个古老拳种。溯本求源,此拳始于何代?谁为编创者?因年代久远,至今尚无史料可查。据民间传说,九转连环鸳鸯腿最初是邓良所创,后由岳飞发展,这一传说无史佐证。我国武术历史悠久,宋代时的拳术已分门别类,其中就有“枝子”门的拳种名目。传统的九转连环鸯鸯腿,又称“九枝子”。 明代是我国武术发展的兴盛时期,不仅一些有关武术的著作相继在这个时期问世,作为“武艺之源”的各种拳术,也层出不穷。戚继光所编撰的《纪效新书》卷十四《拳经·捷要篇》中记载:“古今拳家,宋太祖有三十二式长拳,又有六步拳、猴拳、囮拳,名势各有所称,而实大同小异。至今之温家七十二行拳、三十六合锁、二十四弃探马、八闪番十二短,此亦善之善者也。”而其中以腿为 拳者,也不乏其例。如唐顺之《武编》卷五《拳》中记载:“赵太祖长拳多用腿”,“二十四寻腿”,“六套用手用低腿”。何良臣《阵纪》卷二《技用篇》中记载:“山东李半天之腿”,“曹聋子之腿”..····由此可见,当时人们不但在“手搏”时已注意“腿”的运用,而且有高腿、低腿等用腿之法,一些以使腿用脚为主要技法的拳术套路也产生了。 任何一个拳种,都是在不断地更新中完善自己而自成一家的。有些拳种迄今还保留着古老的风貌,有些拳种则从原有的基础上脱胎而出,形成了新的拳种,而难以追溯到它的根源。从上述有关“腿”的记载中,还不能直接得到“戳脚拳”的印证。然而,一些古典小说却间接地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料。成书于元末明初的《水浒传》,就是典型的例子。
在《水浒传》第十七回、第二十九回中,作者生动细致地描写了鲁智深将邓龙“一脚点翻”和武松用“玉环步,鸳鸯脚”痛击蒋门神的精彩场面。“点”是九转连环鸳鸯腿的术语,至今戳脚拳中还保留着“戳点”、“横点”、“闪点”、“反点”、“二起点”等属于点脚范畴的各种踢法。“玉环步”是戳脚拳中先防御后进攻的步法,或“诱敌深入”的步法。 “鸳鸯脚”则是传统戳脚拳的简称。由此可见,戳脚拳的一些内容在元末明初就已经存在了。
九转连环鸳鸯腿,简称“九枝子”、“鸳鸯脚”。“九转”是指它在套路形式上共有九趟,在演练套路时,可以各趟单练或九趟连起来练,亦可以任意在各趟间穿插互接练习。每趟套路都由“转枝式”开始,再从中演变出不同的变化,“转趾步”也始终贯穿于整个套路中。“连环”是指每趟或每式之间都没有过渡式,总是一步一腿,步步有腿,连连踢击,环环相扣。“鸳鸯脚”不是指腿法中的某一个动作名称而言,而是指有上即有下、有左即有右,左脚发、右脚随,连绵不断、成双配偶,有如鸳鸯形影相随的独特腿法。 戳脚拳初传只有九转十八跌。“九转”即九转 连 环鸳鸯脚,“十八跌”是十八滚(戳脚拳的地功技艺)。经过后人的不断发展创新,戳脚拳流传至今,在套路形式上已有武趟子和文趟子之分。武趟子即“九枝”,是戳脚拳的本源。“武”是取其“刚健开展,硬打猛冲”的风格之意。文趟子是在“九枝”的基础上变化而成的。“文”是取其“紧凑灵活,棉里藏针”的风格之意。目前流传于沈阳一带的文趟子,经过胡凤三先生生前的潜心整理,在套路形式及理论方面更加系统化。 武趟子和文趟子腿法中的“蹶子脚”(又名倒轮腿),以其“颠翻倒扬”的特点,区别于其他拳术。这种腿法在演练时,都是以脚掌搓地而起、戳地而还,所以后人把这种拳术,称之为“戳脚拳”(也有称为搓脚拳的)。
版权声明
(1)本网资源来源于网络公开发表文件,所有资料仅供学习交流;
(2)金币仅用来维持网站运营,性质为用户友情赞助,并非购买文件费用(1元=10金币);
(3)温馨提示:部分玄学、武术、医学等资料非专业人士请勿模仿学习,仅供参考!
(4)本网内所分享的电子书均为用户个人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联系微信:yituqu520
本文地址:http://wap.miji7.com/thread-129282-1-1.html
|
猜羡